“我们在重庆治疗就象回家一样!”
2008-05-23 10:48:39 | 来源:华龙网 | 作者:黄金华
  “我们来这里接受治疗,就象在家里一样,重庆人民待我们太好了。”今日,地震灾区伤员,已经80岁高龄的四川北川县邓家镇海光村一组的王兴珍感慨地告诉记者。

  志愿者:能为灾区伤员服务特别高兴

  “昨天来护理我的那个小妹儿今天怎么没有来了,她还来不?”21日早晨,来自四川省安县河清镇巩红村9组,20日在医院度过90岁的伤员彭秀华,用失望的眼光询问前来护理她的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

  彭秀华老人询问的那位小妹儿,就是她到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接受治疗第一天时,前来为她进行特别护理的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苟杰。象苟杰这样到医院护理灾区来的志愿者,就有她的同学多达112名。

  22日在二病房负责护理4、5、6床张彭英、李小林、宋容花的,是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07级新高职护理五班的周?、04级高职护理三班的谷晓莉两人。两人边为病员喂水果边告诉记者:“能来为灾区的伤员服务,我们非常高兴。”

  据三峡医专相关负责人称,因为志愿者名额有限,没有被选上的同学还到学校领导办公室哭闹,非要参加护理灾区伤员不可。这位负责人同时称,三峡医专还为每个病房每天送上一份《重庆晨报》、《重庆晚报》、《三峡都市报》,方便灾区伤员及时了解家乡的情况。

  灾区伤员:我们在这里治疗就象回家一样

  住在42床位,已经77岁的刘少万,是来自灾区安县永安安昌镇向阳村5组的农民。21时13时40分,他叫来重庆移动公司万州分公司进驻灾区伤员病区的服务员,为他拔通了家中亲人的电话,当他听到其儿子、孙子及其他亲人的声音后,高兴地说:“这是我在地震后,第二次与家里的亲人通电话,这次才和家里所有的亲人说上了话,这下我就能安心接受治疗了。”

  在百安分院灾区伤员病房里,重庆移动公司万州分公司为方便灾区伤员和家里的亲人们通电话,特地于20日为每个病房安装上一部无线移动电话,并免费让灾区伤员自由与家里通话。同时还在病区外面的休息室里,设立服务点,方便为灾区伤员提供及时服务。

  41床的严胜利是北川县财政局的干部,在此次地震中腰椎骨折。陪伴他前来万州治疗的女儿严婷婷是四川工商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此次地震发生后,13日她接到父亲受伤的电话后,就乘前来接她们的车回家照顾父亲,并随同来到万州。

  “我们学校的部分校舍也在这次地震中垮塌了,我又离开学校快10天了,不知道学校什么时候恢复上课,现在就是和同学联系询问相关情况。”刚放下手中的电话,严婷婷这样告诉记者。她说,重庆移动为我们提供免费电话,让我们与家人联系方便多了。

  15岁的林燕是来自北川县通口镇花龙村四组的女孩,她对记者称,重庆移动公司万州分公司为方便大家寻找亲人,派人分别到病房搜集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在该公司12580信息台上播出。这让大家寻找亲人方便了许多。

  万州市民:能亲眼看到灾区伤员更放心

  21日14时50分,一位近年60岁的老太太提着水果来到灾区伤员病房,当她为每个伤员送上水果,看遍了他(她)们的伤情后说:“我现在亲眼看到了灾区伤员的情况,我悬着的心才放心了。”

  据百安分院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从灾区的21名伤员入住该院后,已经不下近1000名市民来前看望慰问。很多市民纷纷为灾区伤员捐款捐物,他们中有下岗工人、学生、机关干部、三峡移民等,有的根本不愿意透露任何信息,到病房为伤员送上水果和营养品,简短问候之后便匆匆离开。

  三峡医院:用最好医疗条件为伤员治疗

  在首批伤员入住医院之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便专门成立了“接收四川汶川地震伤病员领导小组”,下设医疗组、护理组、医技组、医院感染控制组、药品器械组、后勤保安组、宣传信息组、心理危机干预组、组外联络组等9个小组。并将百安分院11、12楼专门设置了“灾区伤员一病区”、 “灾区伤员二病区”,设有骨科和胸外、脑外科,设置病床100张等候来自灾区的伤员。医院还专门组织了50余名专家、20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护理队伍,确保灾区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北川一中高二(四)班18岁的张彭英告诉记者,自从发生地震受伤后,她便与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20日一大早,一位叫唐家清的三峡中心医院退休职工来到她的病床前,为她进行心理安慰,并于当天15时许,通过其舅舅家的表弟,终于与父母联系上了。这让她和父母都感到非常高兴。

  张彭英称,自从她们进住医院接受治疗后,院方不但为伤员及家属准备了丰富的营养餐,还为每个伤员和家属免费赠送衣服、鞋子等必须的生活用品,病房内还安装上了电话,使大家能通过电话了解家乡救灾的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俊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