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阴影笼罩 我们帮你寻找阳光
2008-05-23 09:17:48 |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作者:车文斌
一块大石下,中年男子保护着身下的妻子,挚爱真情至死也不分离;黑暗废墟里,高一学生姜栋怀艰难地用小木棍写下“爸爸妈妈对不起,愿你们一路走好!”…… 一个个凄美的故事,感染着生者,见证了伟大的人性。逝者已去,而作为生者,就要“一定好好活”!
“一定好好活”,这是逝者对生者无言的希望。
“一定好好活”,也应是生者对逝者最大承诺!
也许,你曾在地震发生时张惶无措,曾在轰然坍塌中无处躲藏,也曾在黑暗的废墟里绝望无助;也许,你的亲人突然离去,让你再不能看他一眼,再不能听到他严厉的呵责,或可爱讨厌的淘气,或乖巧的撒娇;也许,失去亲人的你孤苦、彷徨,还恐惧不安……那么,就请拿起你的电话,拨通我们的心理援助热线,一个由本报发起的心理咨询专家组正等待着你的倾诉。
我们与你同在,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联动,共建我们的心灵家园!
灾区连线:
在我的怀里,好好哭一场
这几天,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心理咨询专家团正在成都、绵阳、广元等受灾现场进行一场特殊的心理教育,为灾区受到地震伤害和惊吓的孩子们进行心理抚慰。昨日,记者采访到了专家团成员之一、刚从绵阳返回成都的郭建新副教授。
“现场让人震惊,孩子们急需心理援助。”看到孩子们,郭老师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她是成都科技进修学院专门从事心理学教学的老师、四川当代心理保健中心的志愿者之一,她一眼就看出了孩子们既坚强又脆弱。“坚强的是他们受到沉重打击之后仍坚持学习,脆弱的是他们的心很稚嫩,大灾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聚集了10000多名受灾同胞,其中有不少是学生,“孩子们组成了两个‘帐篷学校’,一个是小学部,一个是初中部。”5月19日下午2∶28,举国同悲,哀悼地震遇难者。3时许,孩子们还沉浸在悲痛中,开校第一堂课就开始了。
第一堂课正是心理课。“你们当中,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同学朋友,有的还身历教室坍塌,逃离了死亡……这些都远去。擦干眼泪抬起头,让我们勇敢地往前冲!”心理咨询师们亲切、和蔼的话语如同甘泉,流进孩子们的心田。“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困难,长大了回报社会。”心理课后,孩子们精神振作了,充满了信心。
专家们离开时,孩子们依依不舍,脸上带着泪,搂着专家们不忍离开。郭老师说,她也舍不得离开孩子们,可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心理抚慰,他们不得不离开。
随后,心理援助专家团又到了其他“帐篷学校”,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感动。对专家团的成员而言,孩子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宣泄。痛过哭过,一切都会好起来,太压抑了,反而会生出病来。对此,心理咨询专家认为,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让受伤的孩子们好好哭一场。
专家说法:
灾难心理创伤需要治疗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很难想象灾难深重。汶川大地震,这场超强破坏性的灾难对幸存者,尤其是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更深、持续时间也更久。四川当代心理保健中心主任邓次嘉副教授分析说,此次灾难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多,急需对孩子们进行心理援助。
首先,灾难事件会深深地烙进人的大脑,在一生中都不会消失。此后,当他们经历类似的情境,印迹就很容易被唤起,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今后再处于狭小、黑暗的空间时,“废墟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反应。
其次,灾难会带走亲人,造成财产大量损失。这些,都会让受灾者产生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有的还会对人生悲观失望,“看透”一切,从而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需要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病态的方式出现,发作时,甚至让人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现象。
同心联动: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开通
灾情发生后,党和政府迅速开始了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很多救援机构纷纷将心理援助作为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在川大华西医院,爱心组织正积极为灾区孤儿招募“陪护妈妈”;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紧急成立了三个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进驻成都市一医院、二医院、三医院,并组织心理专家赶赴灾区;上海、青岛、哈尔滨、广东等地,除了专门派遣专业医疗人员赶赴灾区进行心理救助外,还专门设立了抗震救灾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服务队……心理救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悲哀着你的悲哀,痛苦着你的痛苦。今日起,党报“同心联动,共建心灵家园”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本报特别邀请四川当代心理保健中心、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十名心理专家,坐镇心理热线,倾听你的倾诉,分担你的痛苦,化解你的焦虑。敞开你的心扉,让我们同心联动,共建心灵家园!
心情郁闷困苦不堪,悲伤难过愤怒无助,都可拨打“同心联动,共建心灵家园”心理援助热线。热线电话:86633005、66516551、87577510、87527741。同时,还可拨打党报热线962211。党报在你身边,党报与你同在,让我们一起共建心灵绿洲!
“一定好好活”,这是逝者对生者无言的希望。
“一定好好活”,也应是生者对逝者最大承诺!
也许,你曾在地震发生时张惶无措,曾在轰然坍塌中无处躲藏,也曾在黑暗的废墟里绝望无助;也许,你的亲人突然离去,让你再不能看他一眼,再不能听到他严厉的呵责,或可爱讨厌的淘气,或乖巧的撒娇;也许,失去亲人的你孤苦、彷徨,还恐惧不安……那么,就请拿起你的电话,拨通我们的心理援助热线,一个由本报发起的心理咨询专家组正等待着你的倾诉。
我们与你同在,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联动,共建我们的心灵家园!
灾区连线:
在我的怀里,好好哭一场
这几天,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心理咨询专家团正在成都、绵阳、广元等受灾现场进行一场特殊的心理教育,为灾区受到地震伤害和惊吓的孩子们进行心理抚慰。昨日,记者采访到了专家团成员之一、刚从绵阳返回成都的郭建新副教授。
“现场让人震惊,孩子们急需心理援助。”看到孩子们,郭老师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她是成都科技进修学院专门从事心理学教学的老师、四川当代心理保健中心的志愿者之一,她一眼就看出了孩子们既坚强又脆弱。“坚强的是他们受到沉重打击之后仍坚持学习,脆弱的是他们的心很稚嫩,大灾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聚集了10000多名受灾同胞,其中有不少是学生,“孩子们组成了两个‘帐篷学校’,一个是小学部,一个是初中部。”5月19日下午2∶28,举国同悲,哀悼地震遇难者。3时许,孩子们还沉浸在悲痛中,开校第一堂课就开始了。
第一堂课正是心理课。“你们当中,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同学朋友,有的还身历教室坍塌,逃离了死亡……这些都远去。擦干眼泪抬起头,让我们勇敢地往前冲!”心理咨询师们亲切、和蔼的话语如同甘泉,流进孩子们的心田。“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困难,长大了回报社会。”心理课后,孩子们精神振作了,充满了信心。
专家们离开时,孩子们依依不舍,脸上带着泪,搂着专家们不忍离开。郭老师说,她也舍不得离开孩子们,可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心理抚慰,他们不得不离开。
随后,心理援助专家团又到了其他“帐篷学校”,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感动。对专家团的成员而言,孩子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宣泄。痛过哭过,一切都会好起来,太压抑了,反而会生出病来。对此,心理咨询专家认为,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让受伤的孩子们好好哭一场。
专家说法:
灾难心理创伤需要治疗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很难想象灾难深重。汶川大地震,这场超强破坏性的灾难对幸存者,尤其是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更深、持续时间也更久。四川当代心理保健中心主任邓次嘉副教授分析说,此次灾难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多,急需对孩子们进行心理援助。
首先,灾难事件会深深地烙进人的大脑,在一生中都不会消失。此后,当他们经历类似的情境,印迹就很容易被唤起,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今后再处于狭小、黑暗的空间时,“废墟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反应。
其次,灾难会带走亲人,造成财产大量损失。这些,都会让受灾者产生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有的还会对人生悲观失望,“看透”一切,从而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需要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病态的方式出现,发作时,甚至让人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现象。
同心联动: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开通
灾情发生后,党和政府迅速开始了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很多救援机构纷纷将心理援助作为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在川大华西医院,爱心组织正积极为灾区孤儿招募“陪护妈妈”;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紧急成立了三个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进驻成都市一医院、二医院、三医院,并组织心理专家赶赴灾区;上海、青岛、哈尔滨、广东等地,除了专门派遣专业医疗人员赶赴灾区进行心理救助外,还专门设立了抗震救灾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服务队……心理救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悲哀着你的悲哀,痛苦着你的痛苦。今日起,党报“同心联动,共建心灵家园”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本报特别邀请四川当代心理保健中心、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十名心理专家,坐镇心理热线,倾听你的倾诉,分担你的痛苦,化解你的焦虑。敞开你的心扉,让我们同心联动,共建心灵家园!
心情郁闷困苦不堪,悲伤难过愤怒无助,都可拨打“同心联动,共建心灵家园”心理援助热线。热线电话:86633005、66516551、87577510、87527741。同时,还可拨打党报热线962211。党报在你身边,党报与你同在,让我们一起共建心灵绿洲!
责任编辑:杨俊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