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 原谅儿女没能去找您
2008-05-23 09:03:54 |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作者:车文斌
  “原谅女儿,一直没去找您。”5月19日14∶28,全国哀悼日,随着防空警报凄厉地划过长空时,都江堰市疾病防控中心科教信息科科长张倪双眼已含满泪水,对着紫坪铺水库的方向,沉痛地跪了下去:“爸爸,您的女儿、儿子、儿媳没给您老人家丢脸……”张倪的身后,是同样身着医疗卫生制服的弟弟和弟媳。

  是寻找父亲?还是坚守岗位?面对选择,张倪忍痛毅然选择了后者。愧疚吗?愧疚!至昨日,父亲已失踪十天,作为女儿,张倪心怀愧疚。可对疾病防控工作而言,为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为了不让灾区大灾之后又被疫魔控制,张倪问心无愧。她认为父亲一定能够理解她。

  父亲失踪

  她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中

  5月12日14∶28,风景秀丽的都江堰市突然地动山摇……瞬间,整个世界似已倾覆,一切为之色变。

  从惊悸中清醒过来、正在办公室查看材料的张倪脑海中突然冒出两个可怕的字眼儿:“地震,大地震!”这时,耳畔已传出同事们的叫喊声:“快往楼下跑!”

  撤离大楼时,地面还在猛烈地颤动,附近,传来一阵又一阵尖厉的杂音,轰隆隆的声音随之而来。张倪恐惧地看到,一栋老旧的房屋被撕开了口子,残垣飞坠而下。

  妈妈怎样了?爸爸呢?弟弟呢?……脑海一片混乱。拿起手机拨打,可始终是“嘟、嘟、嘟”的忙音,通讯中断。

  家就在附近不远处,让她稍感欣慰的是,她看到母亲惊惶地向她跑来。妈妈平安。不久,在医院工作的弟弟、弟媳也传来消息称都平安。她心下稍安。

  可揪心的事又涌上来,父亲的手机却怎样也拨不通。

  “你爸爸今天早上出去钓鱼去了。”妈妈说,并安慰女儿:“他在野外,应该没危险。”

  张倪的爸爸今年61岁,也是一位医生,以前工作在川大附属医院放射科,现退休在家。她在心里默默地为父亲祈福,并不断安慰自己。年轻时,老人在一个矿上做医生,经历过矿难,退休后,还骑着摩托车到处旅游,有丰富的自救能力,她认为父亲应该平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逐渐破灭……

  打不通父亲的手机,张倪就一直不停地发短信。可是,没有一个短信回复。17时讯号中断,18时仍无讯号,19时有断断续续的讯号,可得到的结果是:老人的手机已经关机。

  而此时,已不容张倪去寻找父亲。震灾已打破平常的工作和生活规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担负着疾病防疫的重任,紧张的工作随之展开。“马上到单位上班,随时待命。”张倪接到局里的任务,毫不犹豫地赶到单位。当晚,得到父亲没回家的消息,她含泪投入到紧张的救灾防疫中。

  母亲埋怨

  工作比父亲生命还重吗?

  当夜,康复路沿河边的空地上聚集了很多避灾的市民,人们在河边、茶园、操场上搭起简易棚子。狭窄的空间上,聚集了上千人。这些人的饮水、大小便排放怎样?周围环境是否卫生?这些都是防疫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张倪与两个同事一道,带上“消杀灭”工具,一边查看一边进行消毒。

  灾情之后,不仅余震不断,还很快下起了大雨。很多避震的市民没有帐篷,雨水泥浆混合一起,十分混乱,条件极为艰苦。她一边分发药物,一边不忘安慰大家:“条件很艰苦,暂时维持一下,坚持下去,我们还会来的。”

  工作很忙碌,稍一静下来,张倪的心便抽紧了:爸爸怎样了?回家了吗?

  妈妈已很多次来催她:“你爸爸还没有回家,你请个假快去找一找,看他在哪个地方钓鱼?”张倪不忍看母亲花白的头发、焦急的脸:“妈,不急,爸爸有自救能力,可能晚一点就回家了。”

  当天,清理灾难现场的救灾队伍不断地挖出遇难者的遗体,如果不对遗体进行及时消毒处理,就可能发生疫情。当晚7时许,张倪刚刚忙完手里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又接到领导交办的任务:“快,带上消毒工具,到救灾一线去。”于是,她又赶到救灾现场,对遗体进行“消杀灭”处理,深夜才回家。

  聚源镇中学是都江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数百学生被埋在废墟下。第三天一大早,张倪就接到赶赴该校进行防疫的任务。这时,救灾部队正对坍塌的教学楼的第一、二、三层进行挖掘。张倪与同事一道,对现场的各个角落进行防疫,一直持续到晚上7时。当晚,都江堰市区内又有零星遗体被翻挖出来,他们又赶过去处理,工作持续到深夜。

  这一天,父亲仍没有回家。母亲望眼欲穿,白发更多了。母亲多次找到张倪说:“今天不管怎样你爸爸都该回家了,快去找找吧,说不定还能救他一命。”每次,张倪都无言应对。母亲脸色苍白,埋怨女儿:“工作难道比你爸爸的生命还更重要吗?”

  女儿祈福

  默默祝愿父亲平安回家

  “爸爸,不是我不请假,不是我不来找您,而是现在根本脱不开身。我不能丢开工作,灾区需要我。原谅女儿吧!”张倪饱含愧疚,只能在心底,默默地为父亲祈福。

  根据推测,张倪认为,父亲可能是在一个水库钓鱼。此前,父亲多次到那个水库钓鱼。可是,零零星星传来的消息让她揪心:有人说,地震发生时,水库突然蹿起4米多高的浪头,也许就在那一刻,父亲被浪头打入了水库深处……张倪不敢想,她真心希望,父亲有一天能突然平安地回到家中……

  紧张的防疫工作,让张倪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第四天,她又接到任务,赶赴紫坪铺镇。该镇是通往重灾区映秀镇的一个关口,这里不仅供给着成都市数百万人口的饮用水源,还是一个救灾中转站:灾区群众要从这里走出去,而救灾官兵又要从这里进入灾区。作为防疫重点,都江堰市疾控防疫中心在这里特别安排了几个“消杀灭”小组,张倪主动申请,来到这里担负起繁重的任务。

  镇里有好几个村落,张倪和同事不仅要对进出的车辆进行消毒,防范交叉感染,还要检查村民的饮水情况,对厕所进行防疫处理。每天上千人的防疫工作量,忙得她喘不过气来。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父亲始终没有回家。母亲眼睛都哭肿了,可作为子女,他们连句安慰的话都不知该怎么说。弟弟、弟媳都在医院紧张地抢救伤员,他们也像张倪一样,只能对父亲饱含愧疚。

  儿女心声

  父亲,我们没给您丢脸

  第七天正是5月19日,当日至21日,被确定为全国哀悼日。

  “看样子爸爸是回不来了,我们还是该送送他老人家了。”张倪找到弟弟和弟媳,痛惜地说:“我们没有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到老人离开的最后一程,我们还是一起送送他老人家吧。穿上你们的工作服,他的女儿、儿子、儿媳没丢他老人家的脸,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说完这话,她已泣不成声。

  5月19日14时,搀扶着老母亲,一家人来到根据推测被设定为爸爸可能去世的地方静静等候。

  14∶28,举国同殇,全国各地防空警报骤响,汽笛长鸣,撕裂着一颗颗伤痛的心。一家人向着河堤沉痛跪下。“父亲,请原谅女儿,没能来搜救您。您是一名医生,您教育儿女们要救死扶伤,我们一直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没丢您老人家的脸!”

  天地同悲,河水呜咽。至今,张倪仍与弟弟、弟媳一起坚持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相信父亲那双眼睛正欣慰地看着他们。
责任编辑:杨俊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