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生命的通道 这里是希望的通道
2008-05-22 09:14:38 |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作者:杨? 黄颖 谢明刚
  对于古城都江堰来说,来自汶川大地震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房屋坍塌,亲人离散……然而,尽管是损失巨大的重灾区,都江堰依然是抢险救援、物资输送的咽喉要道,这里既是紧张激烈的战场,也是连接伤口的血脉,无数份生的希望从这里传送,无数份爱的援手在这里接力。

  “这里是希望的通道,我们见证着爱与力量的传递,见证着一座古城的复苏。相信不久之后,痛苦必将撤离,更多的希望和力量会留在我们身边。”一位都江堰市民说。

  这是我的生命通道

  人物:吴鑫,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学生

  回忆起5月12日的经历,吴鑫十分难过,虽然他本人幸免于难,但全班几十名同学在他眼前离去,以及失去右腿的痛苦,却让他留下了终生的烙印,“尽管如此,我依然是幸运的,从离开废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被送上了一条通往生命的道路。”

  吴鑫回忆说,地震发生那天,他正在二楼的教室里听课,忽然间地面震动,墙体开裂,教学楼开始坍塌,“当时我躲在桌子底下,幸运地躲过了断墙和石块。”灾难发生后,吴鑫被牢牢地卡在废墟中,直到两个小时之后,父亲吴建超和镇上的居民闻讯赶来,才在废墟中找到了他,“我的大半边身体都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和随后赶来的救援队员不敢随便撬,只能用手刨,直到晚上7点,才把我救出来。”

  这时,大批的医护人员早已守候在此,虚弱的吴鑫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后,被立刻送上了救护车。“在救护车上,我的精神有些恍惚,但此时我能清楚地感到汽车的通行和警鸣,我知道我已经在路上了,这是通向生命的路。”40分钟后,从都江堰到成都市区,吴鑫被送进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ICU病房。

  如今,吴鑫的伤情十分稳定,除了失去右腿之外,他的身体状况十分稳定,“在我看来,都江堰到成都,就是我的生命通道,它给了我机会,更给了我信心!”

  这是我的抢救通道

  人物:周谦,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都江堰对于我们医生来说,有一条挽救生命的通道。”回到成都后,周谦感慨地说。

  对于周谦,5月12日的经历,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赛道就是从受灾点,穿越都江堰,回到成都的路程。“记得地震发生当天,我所在的救援组从晚上9点出发,直奔受灾严重的新建小学。虽然当时的都江堰拥挤着大量汽车,但在交警的引导下,救护车的通行十分通畅,从成都到灾区,仍然是条平坦的大道。”周谦说,当时现场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很多,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在救出5名伤势较重的学生后,救护车迅速返回成都,“每趟来回一个半小时,沿着这条通道,我们在这天里夺回70多条生命。”

  周谦告诉记者,在对各个灾区的营救中,都江堰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而通畅的道路交通、充足的后勤保障以及各路医护队伍的通力合作,都为前线的抢救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虽然是灾区,但都江堰的医疗救助却十分有序,在这里,不少医院都设有集中点,可以对抢救工作进行及时安排和部署,当地卫生部门也会积极配合,协助我们开展工作。所以,无论是都江堰本城区,还是由此通往更远的灾区,我们的抢救效率都很高!”最后,周谦用一句话总结:都江堰的路是通的,奔赴前线的抢救线是通的,通往生命的通道更是通的。

  这是我的希望通道

  人物:李志刚,都江堰市卫生局副局长

  李志刚已经连续9天没有睡过好觉了,但每当看到一批批救护车驶过门前时,他的精神却显得十分振奋,“多一个医生,就多一分希望,他们带来了生命的力量和奇迹!”

  昨日上午11点,都江堰市卫生局指挥中心里,李志刚还在忙着统计参与救援的医护团队和人员名单。李志刚告诉记者,截至前天下午的统计名单,前来参与救援的省内医护人员多达5103人,省外的有2073人,“还有一些医护人员顾不上报到就直赴抢救现场,而这部分人的数量是无法统计的。”

  面对着如潮般的医疗援助,卫生局指挥中心就像是高速通道边的加油站,为来往的医护团队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只要不是紧急情况,大多数的医疗队伍都要到我们这里来报到,在迅速了解灾区情况和分解具体任务后,再赶赴一线参与救援。此外,我们同样担负着后勤保障和药品供应的职责,一线的救援队伍如果遇到缺乏食品、饮用水,或者是药品、医务用品紧缺等情况,都可以通过我们这里进行及时补充,哪怕是车坏了,我们都要找人帮他们修!”

  按李志刚的话来说,如果把整个救援体系比喻为一条通道,他和他的指挥中心只是其中的一站,“坚守在都江堰,为来往的救援队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我们贡献力量的方式。这条道路,我们还盼着更多的希望!”
责任编辑:杨俊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