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遇难者遗体处理深埋逐渐代替火化
2008-05-21 14:22:20 | 来源:新华网-南方日报 | 作者:谢苗枫 胡亚柱 洪奕宜
在这片悲情大地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泪水,泪水中又都掺糅了生者对逝者深深的眷恋与不舍:路上,骑摩托车的载着妻子尸体往老家去;瓦砾中,母亲紧紧握着孩子冰冷的小手;新土前,白头人捶着胸口送黑头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假若得不到妥善处理的话,逐渐腐烂的尸体就容易引发灾后疫情。
怎样保护生者?怎样关怀逝者?连日来,政府在尊重逝者和防治疫情中渐渐找到了平衡点;人们也从悲情的释放中渐渐回归到对现实的理解。
[亲情难舍]
月入300元花千元葬妻
一提起大哥熊金明死时的惨状,5秒钟前还微笑着的李善菊,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地震时,我们跑了出来。他被一块水泥梁压了6天,等到挖起来,头被压扁了,尸体变臭了。全家好难过,跪在地上喊老天。他和几十个人的尸体洒了消毒粉,一起被埋进大坑里。我们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唉!活了一辈子,连个坟都没有,只是用棉絮简单地裹了一下。”
当然,如果不是政府出于防疫需要,李善菊一家一定会坚持让熊金明土葬,不会顾忌其时尸体已臭。熊是北川擂鼓龙口村人,羌族,土葬合法,也是传统规矩,“有儿有女的,要装棺材,埋坟烧香,立墓碑,还要请上乐队吹打祭奠一番”。而当地汉族,则实行火葬,选公墓体面埋葬。
大地震中,亲人对逝者的依恋之情,总是通过令人感动的场面反复显现。
月收入只有300来元却花过千元请4个乡亲,帮妻子抬尸,运到外面火化埋葬;绑背着妻子尸体,发动摩托车,将其运回老家安葬……
尊重死者,让他们得到一个体面的埋葬,几乎成为灾后亲人的最大寄托与安慰。绵阳市殡仪馆的张师傅看过不少活人难舍逝者的悲痛现场。而同时,他也认为,一个有尊严的体面埋葬,对于活着的亲人是一个很大的心灵安慰。
此外,很多灾民不愿放手是担心“一旦撒药深埋”,政府就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拯救,因此有的灾民拿着小锤子在挖,有的不愿离开灾区,有的则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人们无可奈何”,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抗震心理救助站是第一个进驻灾区的心理救助站。心理救助专家梅挺说,“越来越多乡亲也意识到,逐渐腐烂的尸体会给防疫带来极大的隐患或困难。因此,这两天开始有灾民不再背尸,不再独自埋葬。”然而,放弃这一伦理中看似十分合情合理的举动背后,却隐含着灾区幸存者的“绝望心理”。
“他们愿意放弃,其实是不忍心目睹、触及,甚至不肯去相信亲人过世的事实。”梅挺说,“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愿意听从政府安排,让尸体做深埋处理的这部分生者,其存在的心理伤害还未能得到释放,存在着深层次的隐患。”
[尸体处理]
深埋已经逐渐代替火化
亲情的不舍、逝者的尊严……尽管存在着种种的恻隐,但随着天气的时湿时热,必须尽快处理遇难者遗体,才能对灾区的卫生防疫安全形成有效保障。
记者了解到,从12日至16日,遇难者的处理主要是分区、分批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以绵阳地区为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在地震中死亡11874人,受伤67579人,其中,遇难者已被火化约2200人。当中除了安县自行消化遗体的火化任务外,北川县的主要运载到绵阳市,平武县的主要运载到江油市。“机器一天24小时不停地转,51个职工就按12小时轮班,有的师傅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绵阳市殡仪馆副馆长曾明锡告诉记者,日常殡仪馆的火化量大约为每天20具,但在12日至16日五天期间就火化了超过600具遇难者尸体。
“我们的冷冻设施的容量只有50具,所以只有不停地加紧处理,在很多时候都是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曾明锡说,根据殡葬有关法例,意外死亡(地震灾难造成的死亡,也为意外死亡)需要公安部门进行尸检、死者家属认尸,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要进行整容等,才会进入火化程序。但这几天,由于从前线转送来的遇难者太多,一般化程序只能是改为公安部门拍照、DNA鉴定、编号、存档这样的特殊程序,然后进行火化。“只有十分特殊的情况才会作冰冻保存处理”,他说,“也有家属很坚持再放些时候,再等其他亲戚从远方回来见一面,但我们都尽可能地做好劝慰工作。因为一等的话,尸体就会腐烂,给防疫带来压力。”
此外,考虑到对死者的关怀,未确认身份的死者骨灰,被逐一保存在一处陈列馆,并有明确的标号、照片及取样。“至少未来一年,死者骨灰都将会在这里等待前来认领的亲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遇难者遗体的处理方式不得不面临调整。“因为来不及送往火化的尸体肯定逐渐腐烂,加上天气湿热,疟疾、霍乱、甲肝和伤寒等疫症都有发病的潜在危险。”江油市殡仪馆内一位师傅说。
5月16日,就此成为了节点。
在四川省政府近日向各地政府下发的“关于地震遇难者遗体处置的通知”中,明确5月16日以后尸体处理的方式是“消毒之后,就地深埋”。对于灾区一线挖掘出的尸体,原则上不再运往殡仪馆。“怕运载的路途污染环境”。
于是,在汶川、北川、平武等重灾县,开始将遇难者就地消毒深埋,尽可能地一人一坑,遇家属有特殊要求的,将会以特殊参照物或标识做记号。“对于合埋的情况,今后政府或将修建纪念碑,不仅用来缅怀遇难者,也可以警示后人。”绵阳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以映秀镇为例,有关方面已经将附近的渔子溪村定为遇难者的公墓选址。
据悉,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各地抽调的240位应急卫生防疫队员,已经分派至各个灾区,与救援队伍配合对尸体进行卫生防疫处理。广东省第三批防疫支援队伍也于昨天晚上启程前往支援。
[灾后防疫]
关键是保证食物和饮用水安全
消毒深埋,就意味着尸体的处理必须按照规范性的操作流程进行,“并非民众普通意识中的‘挖个坑,喷一喷消毒水’”。
在映秀镇,记者了解到,遗体的处理是严格密封的,消毒人员紧跟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这样一个做法是参考了唐山大地震尸体卫生处理流程和广东省的尸体卫生学处理规范的。”四川省卫生厅一位工作人员说。
然而,这样一种符合标准的做法却容易在群众中引起恐慌和不安。记者在北川、安县等地了解到,有的灾民认为政府此举是因为“疫情正在发生”。比如,秀水镇发现两名传染病疑似患者,当救护人员把其隔离后,群众十分恐慌。直到随后赶至的第二军医大学救援医疗队,于次日确诊其为一般肠道感染,并由当地卫生部门公布于众后,人们的焦虑才得到缓解。
因此,针对灾后防疫问题,卫生部15日发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疫情监测、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消毒处理、尸体处理等九个方面。16日,四川省政府又紧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地震灾后疾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实行灾区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报和零报制度,确保在加紧救援的同时,全力辟谣。目前,各队卫生防疫人员在各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处理遗体和动物尸体、处理粪坑、消除蚊蝇孳生地,同时还出动卫生监督人员在灾区开展食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在青川县,由于全县大部分犬只无人饲养,容易与人争食,乱拉乱排,容易污染环境,咬人伤人,危及群众安全,传染疾病。因此,青川县已开始捕杀全县犬只。
昨日,四川省有关方面发布: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大意。”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瘟疫的发生必须具备和传染病介质相关的一些必要条件,必须有易感染宿主,以及合适的环境。至今尚无记载显示,自然灾难后发生的流行性疾病(瘟疫)可溯源至遇难者遗体。因此,除了对尸体进行规范化处理外,还必须加强对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控制。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广东防疫专家也表示,在导致瘟疫发生的原因中,不安全的食物、缺少安全的饮用水、以及缺乏安全环境卫生的安排等等因素是更值得关注的因素。“在一场自然灾难后,大部分临时安置点人群拥挤,人群密度过大,卫生条件若不注意改善,也存在着危险性。”专家表示,要妥善处理遇难者遗体,同时也要重视加强对幸存者的管理。专家还强调,那些被派去处理遇难者遗体的人应该经过适当的培训,并且始终使用保护性设备。在处理遗体现场,人们应尽量撤离,只留下一小部分工作人员处理现场。
“此外,防止疾病的关键是提高卫生条件和教育公众预防,对可传播疾病进行及时干预。”在绵阳市驻扎的辽宁省赴四川地震灾区医疗队的专家提醒民众,尽量不要在饮用水源附近排泄,不要在饮用水水源如溪流、河流里洗澡、洗衣服。
而政府临时设立的各类救助点、安置点和住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防止过度拥挤或是缺少通风措施而造成相关疾病的传播。
除了确保居住环境外,生者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心理救助专家孙璐对记者说:“对于目睹亲人死亡、下葬所造成的心理问题,目前最好的救助方法是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首先,一定要让伤痛者认识到亲人已经去世、并且不可能按正常方式处理尸体的事实。因为防疫关系到活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事。其次,不要让伤痛者压抑不良情绪,而要让其进行正确宣泄。第三,要寻找正当的纪念方式,以寄托哀思,比如保留部分死难者的遗物,为他们开追悼会,等等。”
怎样保护生者?怎样关怀逝者?连日来,政府在尊重逝者和防治疫情中渐渐找到了平衡点;人们也从悲情的释放中渐渐回归到对现实的理解。
[亲情难舍]
月入300元花千元葬妻
一提起大哥熊金明死时的惨状,5秒钟前还微笑着的李善菊,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地震时,我们跑了出来。他被一块水泥梁压了6天,等到挖起来,头被压扁了,尸体变臭了。全家好难过,跪在地上喊老天。他和几十个人的尸体洒了消毒粉,一起被埋进大坑里。我们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唉!活了一辈子,连个坟都没有,只是用棉絮简单地裹了一下。”
当然,如果不是政府出于防疫需要,李善菊一家一定会坚持让熊金明土葬,不会顾忌其时尸体已臭。熊是北川擂鼓龙口村人,羌族,土葬合法,也是传统规矩,“有儿有女的,要装棺材,埋坟烧香,立墓碑,还要请上乐队吹打祭奠一番”。而当地汉族,则实行火葬,选公墓体面埋葬。
大地震中,亲人对逝者的依恋之情,总是通过令人感动的场面反复显现。
月收入只有300来元却花过千元请4个乡亲,帮妻子抬尸,运到外面火化埋葬;绑背着妻子尸体,发动摩托车,将其运回老家安葬……
尊重死者,让他们得到一个体面的埋葬,几乎成为灾后亲人的最大寄托与安慰。绵阳市殡仪馆的张师傅看过不少活人难舍逝者的悲痛现场。而同时,他也认为,一个有尊严的体面埋葬,对于活着的亲人是一个很大的心灵安慰。
此外,很多灾民不愿放手是担心“一旦撒药深埋”,政府就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拯救,因此有的灾民拿着小锤子在挖,有的不愿离开灾区,有的则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人们无可奈何”,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抗震心理救助站是第一个进驻灾区的心理救助站。心理救助专家梅挺说,“越来越多乡亲也意识到,逐渐腐烂的尸体会给防疫带来极大的隐患或困难。因此,这两天开始有灾民不再背尸,不再独自埋葬。”然而,放弃这一伦理中看似十分合情合理的举动背后,却隐含着灾区幸存者的“绝望心理”。
“他们愿意放弃,其实是不忍心目睹、触及,甚至不肯去相信亲人过世的事实。”梅挺说,“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愿意听从政府安排,让尸体做深埋处理的这部分生者,其存在的心理伤害还未能得到释放,存在着深层次的隐患。”
[尸体处理]
深埋已经逐渐代替火化
亲情的不舍、逝者的尊严……尽管存在着种种的恻隐,但随着天气的时湿时热,必须尽快处理遇难者遗体,才能对灾区的卫生防疫安全形成有效保障。
记者了解到,从12日至16日,遇难者的处理主要是分区、分批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以绵阳地区为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在地震中死亡11874人,受伤67579人,其中,遇难者已被火化约2200人。当中除了安县自行消化遗体的火化任务外,北川县的主要运载到绵阳市,平武县的主要运载到江油市。“机器一天24小时不停地转,51个职工就按12小时轮班,有的师傅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绵阳市殡仪馆副馆长曾明锡告诉记者,日常殡仪馆的火化量大约为每天20具,但在12日至16日五天期间就火化了超过600具遇难者尸体。
“我们的冷冻设施的容量只有50具,所以只有不停地加紧处理,在很多时候都是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曾明锡说,根据殡葬有关法例,意外死亡(地震灾难造成的死亡,也为意外死亡)需要公安部门进行尸检、死者家属认尸,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要进行整容等,才会进入火化程序。但这几天,由于从前线转送来的遇难者太多,一般化程序只能是改为公安部门拍照、DNA鉴定、编号、存档这样的特殊程序,然后进行火化。“只有十分特殊的情况才会作冰冻保存处理”,他说,“也有家属很坚持再放些时候,再等其他亲戚从远方回来见一面,但我们都尽可能地做好劝慰工作。因为一等的话,尸体就会腐烂,给防疫带来压力。”
此外,考虑到对死者的关怀,未确认身份的死者骨灰,被逐一保存在一处陈列馆,并有明确的标号、照片及取样。“至少未来一年,死者骨灰都将会在这里等待前来认领的亲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遇难者遗体的处理方式不得不面临调整。“因为来不及送往火化的尸体肯定逐渐腐烂,加上天气湿热,疟疾、霍乱、甲肝和伤寒等疫症都有发病的潜在危险。”江油市殡仪馆内一位师傅说。
5月16日,就此成为了节点。
在四川省政府近日向各地政府下发的“关于地震遇难者遗体处置的通知”中,明确5月16日以后尸体处理的方式是“消毒之后,就地深埋”。对于灾区一线挖掘出的尸体,原则上不再运往殡仪馆。“怕运载的路途污染环境”。
于是,在汶川、北川、平武等重灾县,开始将遇难者就地消毒深埋,尽可能地一人一坑,遇家属有特殊要求的,将会以特殊参照物或标识做记号。“对于合埋的情况,今后政府或将修建纪念碑,不仅用来缅怀遇难者,也可以警示后人。”绵阳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以映秀镇为例,有关方面已经将附近的渔子溪村定为遇难者的公墓选址。
据悉,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各地抽调的240位应急卫生防疫队员,已经分派至各个灾区,与救援队伍配合对尸体进行卫生防疫处理。广东省第三批防疫支援队伍也于昨天晚上启程前往支援。
[灾后防疫]
关键是保证食物和饮用水安全
消毒深埋,就意味着尸体的处理必须按照规范性的操作流程进行,“并非民众普通意识中的‘挖个坑,喷一喷消毒水’”。
在映秀镇,记者了解到,遗体的处理是严格密封的,消毒人员紧跟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这样一个做法是参考了唐山大地震尸体卫生处理流程和广东省的尸体卫生学处理规范的。”四川省卫生厅一位工作人员说。
然而,这样一种符合标准的做法却容易在群众中引起恐慌和不安。记者在北川、安县等地了解到,有的灾民认为政府此举是因为“疫情正在发生”。比如,秀水镇发现两名传染病疑似患者,当救护人员把其隔离后,群众十分恐慌。直到随后赶至的第二军医大学救援医疗队,于次日确诊其为一般肠道感染,并由当地卫生部门公布于众后,人们的焦虑才得到缓解。
因此,针对灾后防疫问题,卫生部15日发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疫情监测、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消毒处理、尸体处理等九个方面。16日,四川省政府又紧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地震灾后疾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实行灾区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报和零报制度,确保在加紧救援的同时,全力辟谣。目前,各队卫生防疫人员在各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处理遗体和动物尸体、处理粪坑、消除蚊蝇孳生地,同时还出动卫生监督人员在灾区开展食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在青川县,由于全县大部分犬只无人饲养,容易与人争食,乱拉乱排,容易污染环境,咬人伤人,危及群众安全,传染疾病。因此,青川县已开始捕杀全县犬只。
昨日,四川省有关方面发布: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大意。”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瘟疫的发生必须具备和传染病介质相关的一些必要条件,必须有易感染宿主,以及合适的环境。至今尚无记载显示,自然灾难后发生的流行性疾病(瘟疫)可溯源至遇难者遗体。因此,除了对尸体进行规范化处理外,还必须加强对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控制。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广东防疫专家也表示,在导致瘟疫发生的原因中,不安全的食物、缺少安全的饮用水、以及缺乏安全环境卫生的安排等等因素是更值得关注的因素。“在一场自然灾难后,大部分临时安置点人群拥挤,人群密度过大,卫生条件若不注意改善,也存在着危险性。”专家表示,要妥善处理遇难者遗体,同时也要重视加强对幸存者的管理。专家还强调,那些被派去处理遇难者遗体的人应该经过适当的培训,并且始终使用保护性设备。在处理遗体现场,人们应尽量撤离,只留下一小部分工作人员处理现场。
“此外,防止疾病的关键是提高卫生条件和教育公众预防,对可传播疾病进行及时干预。”在绵阳市驻扎的辽宁省赴四川地震灾区医疗队的专家提醒民众,尽量不要在饮用水源附近排泄,不要在饮用水水源如溪流、河流里洗澡、洗衣服。
而政府临时设立的各类救助点、安置点和住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防止过度拥挤或是缺少通风措施而造成相关疾病的传播。
除了确保居住环境外,生者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心理救助专家孙璐对记者说:“对于目睹亲人死亡、下葬所造成的心理问题,目前最好的救助方法是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首先,一定要让伤痛者认识到亲人已经去世、并且不可能按正常方式处理尸体的事实。因为防疫关系到活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事。其次,不要让伤痛者压抑不良情绪,而要让其进行正确宣泄。第三,要寻找正当的纪念方式,以寄托哀思,比如保留部分死难者的遗物,为他们开追悼会,等等。”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