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有一种境界叫坚守
2008-05-19 14:00:18 | 来源:中国西部网--四川日报 | 作者:刘传建 张宏平
这是记者一段注定永生难忘的生命体验。他们零距离记录身边一个个故事的同时,也在零距离亲历一页历史。用眼睛去发现和观察、用心灵去感知和解读,每一个字后面,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
大灾降临,各种突如其来的反应和表现,让我们泪流满面。在徒步深入灾区一线采访中,记者亲历和记录了众多平凡的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来自地震重灾区——映秀镇。
牵挂或奉献,都是一种境界
头上缠着纱布,双脚肿得透明,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眼前的马国林,讲述起死里逃生的经过时,依然觉得“像噩梦一般”。
16日上午9点,在离映秀派出所不远的一处开阔地,教导员马国林正躺着向3名民警布置当天的工作。支撑这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窝棚,是两台已被砸得变形的巡逻警车。那是干警们从废墟中“抠”出来的。
所长至今下落不明,马国林受伤,全身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得血肉模糊。当天,医生还从他头上掏出两块拇指大的石头。
干警强行要将他送走,但他不,“人本来就少,我还能做些事。”而他在绵?镇的家人,至今不知死活。
映秀派出所坍塌成一片废墟,7名干警,只活下来吴新江、刘跃平、王力3人。3名警力太少,马国林就拄着棍子去巡逻,其余的干警,则被安排到银行、邮政等重点部位,全力维持社会秩序。
最让他牵挂的是,坍塌的派出所里还埋着子弹和雷管。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我一定要守着,直到挖出来为止。”
与马国林不一样,个体老板汪艳以另一种方式在奉献。灾后,她将自家库存的10吨大米,以及面、油等无偿捐赠给灾民,让许多灾民绝处逢生。
这批大米,是她刚从成都拉到映秀的,本想能有点利润,刚拉回,灾难突袭。记者欲采访她时,她连连摆手:“我搞不赢,别采访我!”
此外,还有两家超市老板,将自己超市的物品分发给大家“救急”。至今,人们还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大转移,爱始终在延伸
“手牵手,我们一起走……”歌词中的景象,在眼前一一呈现。记者从映秀镇返回时,在岷江岸边的临时渡口见到感人一幕:漩口中学的老师们带着近300学生,向都江堰转移。师生们手牵着手,没有哭泣,眼中却充满企盼。
漩口中学位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但是,当全镇的房屋几乎都被夷为平地时,漩口中学1000多名学生则在教学楼倒塌前,多数都安全逃过这场劫难,伤亡情况并不严重。
度过最为困难的两天后,与家人失散或是没有家长接走的学生,在老师的护送、带领下安全转移到漩口铝厂下面,并于16日通过成都军区某工兵团的浮动门桥和冲锋舟接运,到达都江堰市安置点。
初二一班学生黄鑫,和17名同学一道,跟着班主任杨显菊撤出来。他说,地震发生时,正在给他们上课的历史老师陈雷,反应很快,马上打开教室门喊同学们下楼往操场跑,全班人都安全离开位于二楼的教室。本来躲在课桌下的黄鑫,听到老师呼喊,“快下楼,到操场”,才离开教室,五层的教学楼在他跑出来几秒钟后,轰然倒地。
杨显菊说,她担心学生们上历史课的课堂纪律,正上楼想去查看,被强烈的地震震倒,膝盖被摔伤,是她班上冲出来的两名女生把她拖下二楼。
“我们的孩子太可爱了,”她说。“在救援部队到达前,他们看到老师在废墟上刨挖、寻找埋在瓦砾下的师生,也参加进来。初三二班的十几名孩子,在14日还抢救出两名同学。乘冲锋舟过来的救援大部队到达后,我们才坚决阻止了学生参与挖掘。”
大灾降临,各种突如其来的反应和表现,让我们泪流满面。在徒步深入灾区一线采访中,记者亲历和记录了众多平凡的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来自地震重灾区——映秀镇。
牵挂或奉献,都是一种境界
头上缠着纱布,双脚肿得透明,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眼前的马国林,讲述起死里逃生的经过时,依然觉得“像噩梦一般”。
16日上午9点,在离映秀派出所不远的一处开阔地,教导员马国林正躺着向3名民警布置当天的工作。支撑这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窝棚,是两台已被砸得变形的巡逻警车。那是干警们从废墟中“抠”出来的。
所长至今下落不明,马国林受伤,全身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得血肉模糊。当天,医生还从他头上掏出两块拇指大的石头。
干警强行要将他送走,但他不,“人本来就少,我还能做些事。”而他在绵?镇的家人,至今不知死活。
映秀派出所坍塌成一片废墟,7名干警,只活下来吴新江、刘跃平、王力3人。3名警力太少,马国林就拄着棍子去巡逻,其余的干警,则被安排到银行、邮政等重点部位,全力维持社会秩序。
最让他牵挂的是,坍塌的派出所里还埋着子弹和雷管。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我一定要守着,直到挖出来为止。”
与马国林不一样,个体老板汪艳以另一种方式在奉献。灾后,她将自家库存的10吨大米,以及面、油等无偿捐赠给灾民,让许多灾民绝处逢生。
这批大米,是她刚从成都拉到映秀的,本想能有点利润,刚拉回,灾难突袭。记者欲采访她时,她连连摆手:“我搞不赢,别采访我!”
此外,还有两家超市老板,将自己超市的物品分发给大家“救急”。至今,人们还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大转移,爱始终在延伸
“手牵手,我们一起走……”歌词中的景象,在眼前一一呈现。记者从映秀镇返回时,在岷江岸边的临时渡口见到感人一幕:漩口中学的老师们带着近300学生,向都江堰转移。师生们手牵着手,没有哭泣,眼中却充满企盼。
漩口中学位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但是,当全镇的房屋几乎都被夷为平地时,漩口中学1000多名学生则在教学楼倒塌前,多数都安全逃过这场劫难,伤亡情况并不严重。
度过最为困难的两天后,与家人失散或是没有家长接走的学生,在老师的护送、带领下安全转移到漩口铝厂下面,并于16日通过成都军区某工兵团的浮动门桥和冲锋舟接运,到达都江堰市安置点。
初二一班学生黄鑫,和17名同学一道,跟着班主任杨显菊撤出来。他说,地震发生时,正在给他们上课的历史老师陈雷,反应很快,马上打开教室门喊同学们下楼往操场跑,全班人都安全离开位于二楼的教室。本来躲在课桌下的黄鑫,听到老师呼喊,“快下楼,到操场”,才离开教室,五层的教学楼在他跑出来几秒钟后,轰然倒地。
杨显菊说,她担心学生们上历史课的课堂纪律,正上楼想去查看,被强烈的地震震倒,膝盖被摔伤,是她班上冲出来的两名女生把她拖下二楼。
“我们的孩子太可爱了,”她说。“在救援部队到达前,他们看到老师在废墟上刨挖、寻找埋在瓦砾下的师生,也参加进来。初三二班的十几名孩子,在14日还抢救出两名同学。乘冲锋舟过来的救援大部队到达后,我们才坚决阻止了学生参与挖掘。”
责任编辑:杨俊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