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法院的透明窗口 法治宣传的互联平台
中国法院网分分秒秒气象新
日点击量上千万次 法治论坛注册会员22万名 法律博客11658个
2007-08-16 09:40:0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宽明
8月16日,是本报中国法院网开通五周年的纪念日。经过五年的艰辛努力,中国法院网已成为全国法院信息交流的主平台。目前,中国法院网的平均日点击量超1000万次,跻身全国十大综合新闻网站之列。
中国法院网自2002年8月16日开通以来,始终坚守作为全国法院面向公众的门户网站的定位,始终恪守立足法院、贴近群众、服务审判、宣传法治,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先进文化的宗旨,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曾被中国网络文明工程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是中国法院网的主要着力点。五年来,中国法院网宣传了宋鱼水、金桂兰、黄学军、李增亮、吴宏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这些先进典型人物建立了专题区,组织编发人物通讯、评论数百篇。中国法院网十分注重从审判工作一线中发现默默无闻的“无花果”,曾有一位网友在法治论坛上发布了一个“悼念战友李存玉”的帖子。细心的编辑由此挖掘,了解到李存玉生前是四川省三台县人民法院的一名书记员。他在基层法院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却不幸因病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岁,留下了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刚满四个月的女儿。中国法院网迅速组织采访报道,在法院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地方掀起了学习李存玉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追授李存玉“个人一等功”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李存玉的妻子和家属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事后,四川高院领导及李存玉的妻子多次给中国法院网来电来信表示感谢。
去年3月17日,《一位交不起医药费的中级法院副院长》的帖子引起了网站的关注。这位名叫李红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因患肝癌,经医治无效去世,享年四十一岁。中国法院网立即联系采访、报道,李红森法官的事迹通过各大网站和报刊传遍全国,他作为一名法官的人格、品德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各地掀起了学习李红森的热潮,李红森还当选为2006年“感动防城港十大人物”。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应对各类负面涉法信息,是中国法院网的又一着力点。在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黑反遭抹黑的舆论应对中,中国法院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年1月11日,江西省抚州市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熊新兴在九江被处决。12日,某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江西涉黑第一案”九江中院收取当事人74万元“暂存”款》,被广泛转载,舆论纷纷指责九江中院“收黑钱”,法院形象被抹黑。中国法院网迅速调查核实,率先发表澄清事实的系列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随即转载,很快让网民了解了真相,有力地回击了不实报道,维护了法院的形象。
积极满足网民对司法信息的需求,是中国法院网孜孜不倦的追求。现在,中国法院网已成功地打造了6个品牌专栏:法规解读、立法追踪、法治热点、案件报道、网络直播、法治论坛。法规解读,已经发布了20期,每次发布都被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中新网等各大网站在首页位置转载;立法追踪,发布、解读法律法规2300多条,被各媒体特别是众多法律类媒体大量转载;法治热点,与新华网、人民网和央视国际网站合作,每年评选出年度十大法制新闻、十大法制人物和十大案件;案件报道,一直是中国法院网的一大亮点。对孙志刚在广州被收容致死案、陕西“杀人狂魔”邱兴华案、“熊猫烧香”病毒案和郑筱萸腐败案等41起社会影响大的重大疑难案件,分别开辟了专题区进行深入报道,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网络直播自2003年5月开通以来,共推出各类直播逾400场。
此外,中国法院网还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努力为全国法院审判工作提供服务。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办的指导下成功研发了全国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系统,现已在全国法院推广使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最高法院建国以来全部库存案卷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查询和管理系统现已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对最高法院起草的24部司法解释草案征求意见,体现了“开门立法”的精神,起到了广泛吸纳民意的作用。
中国法院网自2002年8月16日开通以来,始终坚守作为全国法院面向公众的门户网站的定位,始终恪守立足法院、贴近群众、服务审判、宣传法治,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先进文化的宗旨,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曾被中国网络文明工程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是中国法院网的主要着力点。五年来,中国法院网宣传了宋鱼水、金桂兰、黄学军、李增亮、吴宏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这些先进典型人物建立了专题区,组织编发人物通讯、评论数百篇。中国法院网十分注重从审判工作一线中发现默默无闻的“无花果”,曾有一位网友在法治论坛上发布了一个“悼念战友李存玉”的帖子。细心的编辑由此挖掘,了解到李存玉生前是四川省三台县人民法院的一名书记员。他在基层法院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却不幸因病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岁,留下了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刚满四个月的女儿。中国法院网迅速组织采访报道,在法院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地方掀起了学习李存玉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追授李存玉“个人一等功”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李存玉的妻子和家属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事后,四川高院领导及李存玉的妻子多次给中国法院网来电来信表示感谢。
去年3月17日,《一位交不起医药费的中级法院副院长》的帖子引起了网站的关注。这位名叫李红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因患肝癌,经医治无效去世,享年四十一岁。中国法院网立即联系采访、报道,李红森法官的事迹通过各大网站和报刊传遍全国,他作为一名法官的人格、品德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各地掀起了学习李红森的热潮,李红森还当选为2006年“感动防城港十大人物”。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应对各类负面涉法信息,是中国法院网的又一着力点。在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黑反遭抹黑的舆论应对中,中国法院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年1月11日,江西省抚州市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熊新兴在九江被处决。12日,某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江西涉黑第一案”九江中院收取当事人74万元“暂存”款》,被广泛转载,舆论纷纷指责九江中院“收黑钱”,法院形象被抹黑。中国法院网迅速调查核实,率先发表澄清事实的系列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随即转载,很快让网民了解了真相,有力地回击了不实报道,维护了法院的形象。
积极满足网民对司法信息的需求,是中国法院网孜孜不倦的追求。现在,中国法院网已成功地打造了6个品牌专栏:法规解读、立法追踪、法治热点、案件报道、网络直播、法治论坛。法规解读,已经发布了20期,每次发布都被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中新网等各大网站在首页位置转载;立法追踪,发布、解读法律法规2300多条,被各媒体特别是众多法律类媒体大量转载;法治热点,与新华网、人民网和央视国际网站合作,每年评选出年度十大法制新闻、十大法制人物和十大案件;案件报道,一直是中国法院网的一大亮点。对孙志刚在广州被收容致死案、陕西“杀人狂魔”邱兴华案、“熊猫烧香”病毒案和郑筱萸腐败案等41起社会影响大的重大疑难案件,分别开辟了专题区进行深入报道,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网络直播自2003年5月开通以来,共推出各类直播逾400场。
此外,中国法院网还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努力为全国法院审判工作提供服务。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办的指导下成功研发了全国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系统,现已在全国法院推广使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最高法院建国以来全部库存案卷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查询和管理系统现已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对最高法院起草的24部司法解释草案征求意见,体现了“开门立法”的精神,起到了广泛吸纳民意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