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司考路 情有千千结
2005-04-28 10:18:5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曾友益
刻骨铭心地记得肖扬院长曾经说过得一句话,“初任法官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回首我的司考路,正是肖院长的这句话,激励着我走过了三年来无数个备战司考的日日夜夜。其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更多的却是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动人故事。
2002年国家首次进行司法考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自以为凭着在法院工作几年的经验,就能应付国家司法考试。在没有阅读任何有关司法考试资料的情形下,走进了考场。“书到用时方恨少”,试卷上的一道道考题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使我象雾里看花,模棱两可得无法作答。结果可想而知,总分为400分的试题我仅得了196分。首战失败,使我遭受到一场暴风雨,往日那种自以为是的气势消失殆尽。
法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想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官资格,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共和国首席大法官语重心长的话语,犹如震耳的警钟,时刻回响。于是我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认为自已应该挖掘潜力,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反思后,我又鼓起勇气,充满信心,满怀斗志,却也丝毫不敢怠慢地投入到2003年司法考试的奋战中。
2003年时年28岁的我,显然已属大龄青年,为了安心备考,我毅然推迟了婚期。炎热的六月,我把自己紧闭在房间里,看书、做题、作笔记。夏天的夜晚,酷热难耐,虽然把电风扇调到了最大风速,但身上热出的汗水仍如下雨一般。枯燥的法律条文,无味的辅导用书,各种资料足有500万字,必须弄通、搞懂,有些还得死记硬背。“五一”、“十一”长假,同事、朋友们成双入对,结伴出行,我还在伏案用功;周末周日,他们携儿带女,享受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我仍得与书为伴,看法理、啃法条。
每天夜深人静时,当他人早已酣然入梦,我才拖着疲倦的身躯、肿痛的双眼、昏胀的头脑沉沉入睡。然而清晨6时,刺耳的闹钟就象无法抗拒的命令:今天一切又如昨天重复开始。几个月下来,初略计算我做过的模拟题约10000道,阅读资料500余万字。
临考前夕,压抑了太久的心终于开始狂燥不安,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复习,于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放松了辅导用书关于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章节的复习。当时认为已经从事几年的民事审判工作了,在这方面放松一下不会有多大影响。谁知这一念之差,竞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10月11日,我忐忑不安的走进了国家司法考试恩施考场。考完第一卷,觉得难度和平时做地模拟题差不多,预计可得分数大概是55—60分。但第二卷考过后,就已经丧失了信心,因为题目太难。第二天考了第三卷,心里又亮起了一线希望之光。认为此卷可以拿到70分以上,可以弥补第二卷的损失。当考完第四卷后,我算是彻底失望了,其中一个案例题13分,全是关于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程序方面的问题,然而由于我疏于学习,盲目自信,对此题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只好胡乱作答。
考试结束后我仍心怀侥幸。等待成绩的心情难以言喻,在度日如年的的期盼中,12月8日,成绩终于公布了,自己离放宽分数线225分仅差2分。在得知消息地一刹那,我几乎无力支撑自己的身躯而瘫坐在沙发上,心中一种从未有过的辛酸,许久许久……脑子里一片空白。的确,愦憾太多了。假设我坚持把辅导用书看完、假设再认真一点点、假设……可是结果只有一个,没有那么多的假设。
再一次的失败,让我更加感到司法考试的艰难!经过2003年的这次考试,心情虽然非常难过,但我同时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毕竟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我没有因为这次考试的失败而退缩,既然离成功不远,就要继续努力,于是我的内心深处燃烧起了更为激昂的斗志!
2004,我认真总结了前两次失败的原因,充分认识到都是“侥幸心理”惹的祸。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此次我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更加谦虚谨慎,并制定适合自己而又非常详尽的复习计划,同时与妻子商量,等到2004年考试结束后再生育小孩,从而保证不分散精力。
自04年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上市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复习计划进行,用功程度丝毫不逊色于2003年。时间飞一般流逝,随着考期的临近,心跳也跟着加速,我努力克服着狂燥不安的心情。9月18日终于到来了。这是我第三次走进国家司法考试考场,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由于这次准备充分,平时训练有方,做考题时就象复习时演练模拟题一样,基本可以预测自己的分数。这次考试结束后,不再有去年的那种侥幸心理了,而是很自信此次一定会过。12月4日,当我激动地在电脑上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时,眼前闪现的分数(376分),并没有让我感到特别的惊喜和兴奋。也许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煎熬,燥动的心情早已平静,对这样的结果虽然期待了很久,可仿佛又是在意料之中。
回首三年司考路,我暗自问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更多的感慨不是已经通过了“四最四严”的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而是那段充满激情、拚搏奋进的过程,使我深刻感悟到,人是因为有了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努力,才会有所作为。做一名人民法官,就应当崇尚法律,深谙法律精髓,为此需要一生克难奋进,不断进取,才能真正做到司法为民,也就会为推进民族的法治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
2002年国家首次进行司法考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自以为凭着在法院工作几年的经验,就能应付国家司法考试。在没有阅读任何有关司法考试资料的情形下,走进了考场。“书到用时方恨少”,试卷上的一道道考题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使我象雾里看花,模棱两可得无法作答。结果可想而知,总分为400分的试题我仅得了196分。首战失败,使我遭受到一场暴风雨,往日那种自以为是的气势消失殆尽。
法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想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官资格,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共和国首席大法官语重心长的话语,犹如震耳的警钟,时刻回响。于是我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认为自已应该挖掘潜力,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反思后,我又鼓起勇气,充满信心,满怀斗志,却也丝毫不敢怠慢地投入到2003年司法考试的奋战中。
2003年时年28岁的我,显然已属大龄青年,为了安心备考,我毅然推迟了婚期。炎热的六月,我把自己紧闭在房间里,看书、做题、作笔记。夏天的夜晚,酷热难耐,虽然把电风扇调到了最大风速,但身上热出的汗水仍如下雨一般。枯燥的法律条文,无味的辅导用书,各种资料足有500万字,必须弄通、搞懂,有些还得死记硬背。“五一”、“十一”长假,同事、朋友们成双入对,结伴出行,我还在伏案用功;周末周日,他们携儿带女,享受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我仍得与书为伴,看法理、啃法条。
每天夜深人静时,当他人早已酣然入梦,我才拖着疲倦的身躯、肿痛的双眼、昏胀的头脑沉沉入睡。然而清晨6时,刺耳的闹钟就象无法抗拒的命令:今天一切又如昨天重复开始。几个月下来,初略计算我做过的模拟题约10000道,阅读资料500余万字。
临考前夕,压抑了太久的心终于开始狂燥不安,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复习,于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放松了辅导用书关于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章节的复习。当时认为已经从事几年的民事审判工作了,在这方面放松一下不会有多大影响。谁知这一念之差,竞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10月11日,我忐忑不安的走进了国家司法考试恩施考场。考完第一卷,觉得难度和平时做地模拟题差不多,预计可得分数大概是55—60分。但第二卷考过后,就已经丧失了信心,因为题目太难。第二天考了第三卷,心里又亮起了一线希望之光。认为此卷可以拿到70分以上,可以弥补第二卷的损失。当考完第四卷后,我算是彻底失望了,其中一个案例题13分,全是关于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程序方面的问题,然而由于我疏于学习,盲目自信,对此题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只好胡乱作答。
考试结束后我仍心怀侥幸。等待成绩的心情难以言喻,在度日如年的的期盼中,12月8日,成绩终于公布了,自己离放宽分数线225分仅差2分。在得知消息地一刹那,我几乎无力支撑自己的身躯而瘫坐在沙发上,心中一种从未有过的辛酸,许久许久……脑子里一片空白。的确,愦憾太多了。假设我坚持把辅导用书看完、假设再认真一点点、假设……可是结果只有一个,没有那么多的假设。
再一次的失败,让我更加感到司法考试的艰难!经过2003年的这次考试,心情虽然非常难过,但我同时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毕竟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我没有因为这次考试的失败而退缩,既然离成功不远,就要继续努力,于是我的内心深处燃烧起了更为激昂的斗志!
2004,我认真总结了前两次失败的原因,充分认识到都是“侥幸心理”惹的祸。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此次我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更加谦虚谨慎,并制定适合自己而又非常详尽的复习计划,同时与妻子商量,等到2004年考试结束后再生育小孩,从而保证不分散精力。
自04年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上市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复习计划进行,用功程度丝毫不逊色于2003年。时间飞一般流逝,随着考期的临近,心跳也跟着加速,我努力克服着狂燥不安的心情。9月18日终于到来了。这是我第三次走进国家司法考试考场,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由于这次准备充分,平时训练有方,做考题时就象复习时演练模拟题一样,基本可以预测自己的分数。这次考试结束后,不再有去年的那种侥幸心理了,而是很自信此次一定会过。12月4日,当我激动地在电脑上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时,眼前闪现的分数(376分),并没有让我感到特别的惊喜和兴奋。也许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煎熬,燥动的心情早已平静,对这样的结果虽然期待了很久,可仿佛又是在意料之中。
回首三年司考路,我暗自问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更多的感慨不是已经通过了“四最四严”的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而是那段充满激情、拚搏奋进的过程,使我深刻感悟到,人是因为有了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努力,才会有所作为。做一名人民法官,就应当崇尚法律,深谙法律精髓,为此需要一生克难奋进,不断进取,才能真正做到司法为民,也就会为推进民族的法治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