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抚摸到司法的温暖--记优秀法官宋鱼水(二)
2005-01-14 08:59:1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崔丽
  “宋鱼水”,这个难得重名的名字,让很多人感到新鲜、有特点,而小时候的鱼水,却为这个与众不同的名字没少苦恼,甚至想过改名。

  当了法官后,宋鱼水开始越来越喜爱这个名字,因为总有当事人跟她说:宋法官,你这个名字起得真好,我们在你这儿打官司,体会到一种鱼水亲情,你是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自己心上!

  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尊严和利益

  作为基层法院法官,宋鱼水与普通百姓打交道最多,经常面对很多“不起眼”的小案子和各种当事人。而“小”和“弱”两个字,在宋鱼水心中分量却很重。她认为,虽然每个人的文化层次、生活背景不一样,但人们内心中对平等和正义的渴望是相同的。

  当审判员后接手的第一起案件,宋鱼水至今记忆犹新。隆冬,寒风刺骨,一位农民工裹着一身雪花站到了原告席上,单薄的上衣,破旧得看不出颜色。尽管屋里有暖气,他还在微微发抖。这位农民工起早贪黑给一家饭馆送了一年的菜,却分文未得。临近年根,他一趟趟去要,求服务员,求老板,饭馆的人烦了,连推带搡把他轰了出来。

  宋鱼水了解到,那家饭馆因经营不善,已多次倒手。现在饭馆的老板也一肚子怨气。宋鱼水依法向被告解释:“账虽不是你欠的,但你承租了这个店,就应该先还上。按照法律规定,你可以向过去的承租人追偿。”案件顺利执结,那位农民工捧着薄薄一叠钞票痛哭流涕,这是他患重病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的救命钱。宋鱼水的眼眶有些发潮。

  办案中,她给自己约法三章:不轻视小额案件的审理,不轻视弱势群体,不轻视当事人的任何权利。

  “因为小额案件、简易案件往往涉及到百姓生活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无论是掏不起诉讼费的贫苦群众还是腰缠万贯的富翁,抑或名人官员,作为法官,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当事人,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尊严和利益。”

  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

  “宋鱼水在法庭上的细致、严谨但又平和亲切的风格,就仿佛阳光通过无形的力量让人折服。”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扬说,“每听一次宋鱼水的庭审,我都好像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和宋鱼水打过交道的当事人和律师,也都有这样的感受,她不像别的法官那样,在案件没审结时,拒人千里之外。如果你给她打电话,探讨案情,宋法官并不回避。

  她有这样一句话: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

  一次,一位当事人对某法官作出的判决结果不满,找到时任副庭长的宋鱼水要求将判决收回,重新审理。宋鱼水严词拒绝,但同时耐心细致地解释,告诉他解决问题的途径。当事人还是不接受,一摔门,气哼哼地走了。两天后,宋鱼水主动给这位当事人打电话,问他还有何疑问。当事人没有料到法官会主动给自己打电话,一改昔日态度,客客气气地请宋鱼水给“出出主意”。

  同事马秀荣这样评价:“小宋就有这本事,既能让当事人平和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又不丧失法官的尊严和法律原则。”

  在宋鱼水看来,法律除了要求公正,还是一门善良的艺术。正因为给看似冰冷的法律融入了善良的基因,尊重、信任、理解、耐心、倾听,这些给人温暖的词汇,才与宋鱼水的法官职业品格浑然一体。“惟如此,才能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让当事人接近你,与你沟通,接受你的观点。”

  法官是化解纠纷解决矛盾的没有资格发脾气

  一次,一个出版合同纠纷案诉至知识产权庭。刚一开庭,原告滔滔不绝作起了长篇演讲。原来,这是一位老作家,他与人合作出书,出版社认为书中一些内容已公开发表,影响了书的销路,迟迟未给足约定稿费,几次协商未果。

  老作家抑扬顿挫,慷慨陈辞,却始终讲不到点子上,一个问题反复说上十遍,还生怕法官听不懂。旁听席有人打起了瞌睡。再看审判长宋鱼水,她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老作家,神情专注地听着,还不时轻轻点头。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庭审整整持续了4个小时,老作家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双方再无新的意见发表。宋鱼水开始讲解法律规定,指出双方在履行合同中都有不当处,并征求双方有无调解意愿。

  法庭一片寂静。半晌,老作家出人意料地说,“宋法官,这事发生后,你是头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你的话,我信服。”双方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

  金维克在海淀法院当了6年的人民陪审员。说起给宋法官当陪审员,直爽的老金掰着指头总结了“三最”:开庭时间最长、问得最细、对当事人最客气。

  “宋法官对当事人真是太客气了!一遍遍问当事人有没有再想说的。”老金有时心里着急,“真想替她打断当事人!”老金说,宋法官在调解上最下功夫,有一次为给当事人做工作,她往返双方当事人中间,不下六次。

  慢慢地,老金琢磨出宋法官的用心。“就像病人去医院瞧病,医生只瞅了一眼就开方子,三言两语就把你打发了,病人这心里能踏实吗?”老金说,“宋法官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替双方设身处地着想,什么是对你有利的、什么是不利的,把理儿掰开了揉碎了,将心比心,这么着,还有什么让人不信服的?”

  有人不解,庭审枯燥漫长,当事人素质高低不一,宋鱼水就从没有冒火、发脾气的时候?宋鱼水一脸平和地说,法官是化解纠纷、解决矛盾的,没有资格发脾气。

  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

  宋鱼水懂得倾听。有的当事人因为走投无路,找到法院、法官,就是想找个人倾诉。“你倾听了,就会让她感到法院的大门是向她敞开的,自己并不孤独,这个社会上还有温暖,充满关爱和希望。”

  一位老年妇女,声称有人抄袭她的文章,事情发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证据难寻,官司难打。一天,她找到正值班的宋鱼水咨询。小宋解释一句,她竹筒倒豆子般说上二十句。小宋索性静静地听着,陪着。直聊到晚上六点半,老太太终于长舒了口气。分手后,小宋到食堂吃饭,突然想起那位老太太可能被锁在办公楼里。小宋一边给她家里打电话询问,一边楼上楼下跑,找了好几个来回。

  当老太太在法院楼道里看到宋鱼水时,呆住了:“宋法官,你还记挂着我?”她拉住宋鱼水的手,一时说不出话来。

  宋鱼水认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一个人人机会均等的社会。法官一生中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如果这惟一一次与法律的接触使其受到不公正待遇,会给他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

  “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增加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正是用公正与善良、尊重与耐心,宋鱼水给每一位当事人送去鱼水般温情,让老百姓抚摸到司法的温暖。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