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通缉犯刘招华四省制毒逃亡路
此人1996年已事发福建,但三度脱逃,辗转广东、宁夏、广西等省区,引爆全球最大宗冰毒案
2004-12-13 11:55:13 | 来源:人民网-新京报 | 作者:钱昊平 袁小兵 陶建杰
- 刘招华近照
- 刘招华通缉照
刘招华,1965年3月5日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39年后的2004年,此人作为国内在逃五大毒枭之首,被中国警方悬红缉拿,30万奖金亦是前无来者。
据11月24日国家公安部在北京公开发布的信息,刘招华涉嫌生产、贩卖的冰毒数量超过14吨,其中有12吨运到广州,被警方查获。这12吨冰毒相当于1999年全球其他国家缴获数的总和,如果卖到美国,市值55亿美元。
记者此前在福建福安、广西桂林等地进行调查,刘招华的人生故事渐次水落石出,以1994年为界,其轨迹由明暗两线相连。此前,他曾是一名法警,凭干练和人际关系博得各方好评;而此后,他涉嫌构建了规模惊人的冰毒制贩网络。蜕变后,其个人欲望的膨胀均可寻见丝丝脉脉的关联。
“出这样的事情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福安市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钟石龙叹息着说。因刘招华所为而受到震惊的显然不仅是他的这位老上级———警方提供资料显示,1996年刘招华制毒案发福安之后,他并没有离境而去,而是辗转广东、宁夏、广西等地,三年后爆出当时全球数量最大的冰毒案。
事发福州两同伙终于招供
“如果不是两个同伙落网,刘招华不知何时才会浮出水面。”12月11日,当年负责抓捕行动的福安警员许克度(化名)说。
1996年7月5日,刘的两名同伙陈文印、张明辉,在福州市工业展览中心门口落网。
“为抓获这两人,我们一夜没睡觉。”许克度回忆,抓捕经过周密策划。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当时尚未成立缉毒支队,六大队专司缉毒)负责这一行动。
当年6月,有线人举报,称陈、张二人要兜售毒品,六大队立即派出一名便衣与线人一起负责跟两人联络。
大约半个月的讨价还价后,二人同意将手中的冰毒以每公斤3.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5公斤,时间定在7月5日上午,地点就在工业展览中心附近的一个宾馆内。
当天上午,公安局的便衣和线人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与二人在宾馆内见面,并查验了他们带去的样品,快成交的时候,陈文印要求将交易地点由宾馆改为工业展览中心门口。“那里地形开阔,易于逃脱,而宾馆房间是很难逃脱的。”许克度分析说。随即,两名毒贩被警方制服。
但追查毒源时,办案者不能从两人口中得到有效线索。陈文印寻呼机上留台的电话号码,也都是在福建省立医院附近的公用电话。
两名毒贩当时坚称,供毒者是一个潘姓台湾商人,但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联系方式。“我当时就知道他们肯定在撒谎,但他们拒不交代。”许克度说。
直到1996年底,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陈文印、张明辉死刑。获知这一消息,二人才供出,刘招华是供货人。
初次脱逃小舅子被判藏毒
12月6日,福安市赛岐镇苏阳村赛江之畔,刘招华当年的制毒场地以一栋三层黄色琉璃瓦别墅为中心。
此地前临赛江,后面是一座小山,工厂离最近的村庄也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如此选址,显然即具隐蔽性,又可得水运之便。
“当时外面有高高的围墙,而且养了6、7条大狼狗,我们根本不敢走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同行的赛岐镇警察则介绍:“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面积足够搞一个冰毒制造厂了。
1997年1月9日,当福安警方冲进这个隐蔽的制毒点时,面对人货两空的场景,这里只剩下两大卡车的设备———两名同伙早在半年前落网,刘招华毒枭生涯中的初次脱逃有充裕的时间。
制毒点的暴露是由于刘的小舅子吴某被抓获,此前正是吴某将5公斤冰毒交到了陈文印、张明辉手中。陈、张二人交代,在刘招华贩毒、制毒过程中,吴某扮演窝藏毒品的角色。
经查,吴某是福建省立医院尖端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人员,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福州算得上是一个专家,主要大医院的医疗设备出现问题都会找他。”许克度说。
这与一年查证的陈文映呼机留台号码主要集中在省立医院一带也吻合。据陈、张二人交代,刘招华主要在福州东湖宾馆、华侨大厦落脚,这两个地方离省立医院不远。要是画出图来,三者呈三角图形,联系起来比较方便。
审讯中,吴某所述情况与陈、张二人一致,他们都去看过制毒现场,刘招华是用塑料袋将毒品送到了吴某的宿舍内。
警方口供所反映的另一个要点在于,此前行动中查获的5公斤冰毒被认为是刘招华的第一批产品。全部的生产量是15公斤,缴获之外的10公斤冰毒,在两同伙被抓后,刘招华指令吴某全部销毁。
“但到法庭上,跟律师见面后的吴某却翻供了,死活不认账,”许克度介绍,由于刘招华也没有抓到,最后因证据不足,法院判处吴某三年有期徒刑,缓期5年执行。
而陈文印、张明辉二人也因举报属实有功,死刑减为无期徒刑。
1997年2月,福州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制造贩卖毒品罪批捕刘招华,至今,他已在逃近8年。
钻研制毒登门请教西安教授
事实上,在抓获吴某之后,福州警方对刘招华制毒行为的确认,尚费了一番周折。
赛江边的窝点中发现了反应炉、压缩机、蒸馏设备设备,但问题在于:这些设备可以生产毒品,但何以见得它们一定是用来制毒?
刘招华的这个工厂对外宣称是制造洋葱晶,福安市赛岐镇本地的工商、公安部门去看过多次,没有看出破绽,赛岐镇前进街居委会的陈胜平书记告诉记者:“那时我有车,他还经常到我那里雇车拉洋葱进去,但没见生产出过洋葱晶。”但警方随即在那栋别墅里找到了大量票据、发票,其中有几张是从北京购买苯基丙酮的发票,购买量有好几吨,此外,还找到了介绍冰毒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的书籍。
此后,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一位工程师,根据苯基丙酮发票和现场设备照片出具了书面意见,认定刘招华确系生产冰毒。
另一个证据出现在1997年6月,西安警方当时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一退休教授的举报:有个福建人曾到他家里请教过甲基苯丙胺的结晶问题,说他们研制的甲基苯丙胺无法结晶,当时还带了一瓶液体过去。
教授一番点拨后,来人当场奉上5000元钱,事后又汇去5000元。
西安警方据此线索到福州调查,证实向教授请教的人就是刘招华。
一般制造冰毒使用麻黄素,但刘招华开始制毒之时,国家对麻黄素已控制很紧,而他制毒没有使用麻黄素。许克度介绍,当时全国查获的制造冰毒案件中,只有两人没有使用麻黄素,刘招华是其中之一。
相关事实是,在刘家里,有关化学书籍有一米多高。
移师广东全球最大冰毒案
福安事发后,刘招华再次进入警方视线,已是1999年。
当年7月28日,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立案查处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大的一个贩毒团伙———谭晓林跨境贩毒团伙,案件侦破中,警方同时查获了刘招华制造的当时全球最大数量冰毒案,由于两案之间的关联,被并称为“7·28”案件。
1999年11月,谭晓林指使团伙人员将一批海洛因运到广州白云机场一处停车场,并请广东贩毒分子陈炳锡帮忙联系买主,11月4日成交时被警方查破。
警方在缴获谭晓林团伙的119.2公斤海洛因时,意外发现附近另一仓库情况异常,打开一看,发现成箱冰毒,共重12吨。
事后调查显示,这批当年全球最大宗冰毒是在宁夏生产的,操纵者正是刘招华。
据广州警方掌握的证据,1996年福安败露后,刘招华跑到广东普宁,找到当地毒贩陈丙锡,刘提供制造冰毒技术,陈出资金,在普宁开办了第二家冰毒工厂。
生产冰毒污染严重,在普宁流沙镇生产了一个月后,冰毒工厂排出的废水毒死了鱼塘里的鱼,当地村民向上举报,刘招华害怕出事,将工厂迁到宁夏银川。
1998年10月,陈炳锡指使他的司机罗建光等5个广东普宁人前往广东普宁,将陈炳锡和刘招华购置的制造冰毒设备转移到宁夏银川市新城区沙渠口牧工商联合公司隶属的一个农药厂房内,交由刘招华组织安装并进行冰毒制造,这5人在刘招华的组织策划下,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进行冰毒制造,并由罗建光将制造好的冰毒从银川运回广州和普宁销售,从1999年1月到11月,共生产了14吨,其中有12吨运往广州被发现。
在随后的侦查中,公安机关了解到,宁夏这个制毒厂的设备已经被装上了7卡车,其中7车被移转到上海浦东,1车被拉到福建南平。
至2003年11月7日,刘招华的合作者陈炳锡被警方抓获,今年6月25日,毒枭谭晓华伏法,而刘招华仍然逍遥法外,1999年,公安部向全国范围发布了对他的通缉令。
潜身广西“李总”原是毒枭
2000年3月15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城关派出所的辖区居民档案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李森青的男子。他是从同县的龙水镇“农转非”而来,却不是土生土长的龙水镇人,镇上的居民根本不认识他。
今年11月24日,秘密被公安部的悬赏通缉令揭开。令全州当地许多官员尴尬的是,他们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亲热相呼几年的“李总”,正是大毒枭刘招华。
记者通过有关渠道获悉,刘招华获得全州合法身份经历一番周折:2000年,他通过两名中介从龙水镇同安村委获得盖章证明,证明刘招华等人是本村人,但户口登记中漏登了,然后到龙水派出所上户口,随后以农转非名义转入全州镇,入户城关派出所。
目前,一名中介已被警方抓获,但起关键作用的另一中介闻风而逃刘招华以“李森青”之名出现后,先是在桂林市郊购置了一套二手3层小别墅,2001年9月在桂林高新区创建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7人,刘任董事长。
自2001年起,刘在桂林市下辖的龙胜、临桂两县投资约千万元,种植濒危植物红豆杉。次年2月,成立桂林胜康天然生物研究所,实际未有任何动作,后因连续两年未年检被吊销。
和许多通缉嫌犯尽可能断绝与外界往来不同的是,刘招华频频与桂林方面的一些官员接触。在地方大兴招商引资的背景下,刘凭借手中的资本和游说能力,一度成为桂林一些县乡领导的座上宾。
2002年2月17日,临桂县政府批复同意森森公司对该县凤凰林场的整体租赁经营种植权。
根据这份协议,林场1600多公顷林地几乎全部租赁给森森公司,用于红豆杉种植和深加工,租赁期70年,租赁方承诺第一年完成工厂建设,投入1.3亿元,3年内完成总投资3亿元。
签订协议后,刘很快给临桂县财政送来600万元,用来安置林场职工、处理林场原有债务等方面。300亩苗圃基地也很快开建,种上了红豆杉苗。因天然红豆杉已濒临灭绝,而其中提取的紫砂醇对抗癌有奇效,因此人工种植前景被普遍看好。在这个背景下,临桂县方面对刘招华寄予厚望,不时前来探望。
“这是全区七十多家林场中最彻底和成功的一次改制,林场得到了大实惠。”留守职工高和平(化名)对记者说。
这次改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的赞同,但在批复中要求把70年租赁期降为国家规定的50年,同时提出“要规范森林公安的管理,原场内森林公安机构不得随林地租赁,应上收到所在县森林公安机构统一管理”。
高和平认为,自治区林业局的上述要求扭转了林场派出所“沦为刘招华私家保镖”的苗头。
而在批复下达前,凤凰林场林业派出所被明文要求“负责生产厂区、林区和乙方人员(森森公司)及财产的安全”,并“由乙方承担每年8万元的费用”。
文件下达后,林场派出所4名警员开始从县财政领工资,刘招华每年支付的8万元费用取消。
投资僻壤被疑伺机制毒
来临桂投资之前,刘招华已经和百余公里外的龙胜县领导有了接触,时间大约在2001年初。进入2002年,他开始在这个县的平等乡种植红豆杉。高和平透露,到目前为止,刘招华在那里约种植上千亩,投入300多万元。
2003年5月,刘招华来到离凤凰林场10公里远的两江镇白岩村,宣称准备投资8000多万元在这里兴建洋葱素加工项目,并与两江镇政府签订了落户办厂协议。新华网广西频道的一篇报道称,该龙头企业的启动,将带动两江在一两年内发展洋葱1万亩,使两江成为洋葱之乡,年创税达800万元以上。
事后证明,刘招华在桂林各县的投资并不成功一名在刘招华身边工作过2年的林业专家回忆说,刘在苗圃里栽种好红豆杉苗后,就不再打井施肥了。而林场是低矮丘陵,海拔低,干旱,光照强,打井灌溉和施肥必不可少。几次催他,他只说好,却没有动作。
至于临桂协议承诺的投入1.3个亿的工厂建设,就更是“纸上谈兵”。因为占用林场400亩林地建厂,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而“现在还在报批等待中”。
大约从2003年下半年起,刘招华基本停止继续投资。
两江镇政府满怀期望的洋葱素加工项目,也再无下文。“我们打电话催他早日进驻,他总推说没有资金,再往后,就发现他换了手机号码,而且是不断地换。”镇党政办一工作人员回忆说。
值得注意的是,刘招华曾要求两江镇整平拓宽一个山洞,说是用做冷库,要能开进汽车。如今,当地一些村民认为此举是刘再次伺机制造冰毒。而另一个投资地平等乡是龙胜最偏远的山乡,如果制毒隐蔽性也很好。
12月8日,记者从两江镇搭乘三轮摩的前往白岩村,找到了那个山洞。洞口原本只能一人匍匐爬进,现在已是豁然开朗,里面高约3层楼,面积有篮球场那么大。山洞离镇政府约4公里,但道路极其颠簸,一路走来,记者身上已蒙上厚厚一层尘土。
“他说开山洞是做冻库用,还有一半的工资没给呢。”村民听说“李总”逃跑,就来了气,“而且现在洞口大开,就像老虎的嘴张大了,村里人都感觉不吉祥,要赶紧封上才好。”再次脱逃桂林五口之家
漓江花园185号,是刘招华在桂林的落脚地。12月8日,记者现场发现房门和院门均已被警察贴上封条。这也是森森公司的注册地址。
在这里,刘招华与一位名叫周倩的女子以夫妻身份出入。同住者还有李华和周杰,据警方对外消息,他们分别是刘招华和周倩的表弟,周倩是福建建阳人,她如何和刘招华走到一起,目前尚不明了。
与刘招华有过交往的人,对他的印象不错,除了长相福气,他为人做事低调沉稳。刘操一口浓重的福建口音,虽然他的身份证是全州的,但他不避讳说自己是福建人。李华和周杰也是福建口音,只有周倩说一口普通话。
大约在2002年,周倩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这难免让人联想到,刘招华化名李森青,他的森森公司,还有他选择的逃生之地桂林,都带有“木”字。
但事实上,桂林给他的庇护在5年后终结,邻居最后一次见到刘招华是今年11月22日下午,他牵着儿子的手在花园大门旁走动,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周倩还留在家中。邻居说,第二天傍晚,她开车去幼儿园接儿子的时候,几名警察守候在她家门口。“周倩回来时远远看到,就不敢进家门,直接跑掉了。”刘家三楼阳台上,至今还晾晒着几件衣服未收,似乎印证了周倩的逃离并无准备。
第二天上午,公安部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刘招华悬赏20万元通缉(海南警方后追加10万)。但公布的照片还是刘的早期相貌,直到4天后的海南省公安厅通缉令,上面才出现了警方掌握的近照,上面刘招华脸部明显发胖,剪了平头,还戴着眼镜。
11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发布通缉令时,还未掌握周杰的照片。几天后,广东方面的通缉令才补上了这一缺陷。
种种迹象表明,当过兵、做过法警的刘招华,躲避警方追捕的能力非同一般。
许克度为刘招华的案子去与上海、广东、广西等地警方接触过,发现刘招华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张关系网,能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这些人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跑这么长时间的。”而且,刘招华的消息很灵通,上述几个地方的警方人士说,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刘招华就能察觉,并迅速将银行里的钱划走,很难冻结他的钱,也就很难摧毁他的经济基础。
生于贫困“自小善于利用人”
事实上,周倩并非刘招华结发之妻,他在福建原有妻儿。
12月7日,福安市赛岐镇前进街刘招华的家里,他的四姐刘月春泪水涟涟:“他从1995年就突然消失了,直到1996年公安去赛江边查他的窝点时,我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刘招华事发后,妻子吴云青已经皈依佛门,12岁的儿子则由四姐刘月春看养。在他出逃时,母亲也于1998年去世,是四姐借钱将老人安葬了。
生于1965年的刘招华家里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曾于1983年到1985年在福州武警边防支队服役,1989年到1994年在福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任法警。
刘招华12岁丧父,父亲生前是做豆腐的,父亲死后大哥继续父亲的生意,刘招华也就由大哥一手拉扯成人。
“聪明”,是亲友对儿时刘招华的一致评价,前进街居委会支部书记陈胜平是看着刘长大的:“他那时候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我们都觉得他只要继续上学一定能考上大学的,但由于他家里穷,高中还没有毕业就当兵去了,当时街道还是考虑到他家里的实际情况,优先让他参军了,这个孩子不能上学我们也感到可惜。”自小与他一起玩的刘卫平说,当时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刘招华平时不怎么看书,但他的学习成绩在几个伙伴中间总是最好的。
这位玩伴对刘招华的聪明还有另一种解读,他自小善于利用别人:“我们小孩子之间经常打架,可刘招华从来不出手,只是站在一边,说谁坏谁该打之类的话。”服役后,刘招华又在军队上了两年中专,学的是后勤管理有关专业,后来提为排级干部,协助后勤管理。
福安市法院原副院长钟石龙回忆,1989年刘招华退伍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法警,当时法院里还没有专门的法警队伍,只有刘招华一个专职法警,另外还有两个其他部门的人供随时抽调充当法警,其实当时的法警工作有很多,包括打扫卫生、挑水、做通讯员等等。
“但刘招华做事有条不紊,干净利索,工作表现积极,为人很好,团结同志,同志间的关系很融洽。”钟石龙说。
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也证实,由于工作积极,刘招华1989年底才到岗,1990年就被评为法院的先进工作者,1991年福安市隶属的宁德地区法院系统开展执行工作大会战,刘招华在大会战中立了三等功。
擅拉关系招商中积累人脉
由于刘招华在法院积极的表现,他当时得到了福安一位县领导的赏识,1992年被抽调到县委参加招商引资工作。
福安市人民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解释了事情的背景:“县委经常会从一些单位抽调人手参与某项具体工作,1992年前后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刘招华就被相中了。”一个普通法警如何能进入县委视野,钟石龙、雷阮玲也不清楚,但他们都认为刘招华在福安地区的人际关系非常广泛。
善于交际是刘招华的一大特点,他服役时曾在福州平潭县一边防派出所呆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就结交了一些人。民警许克度介绍,他最初的两个落网同伙陈文印、张明辉就是在这里结交的。
“刘招华在边防几年结交了大量的各色朋友,到法院工作以后成了他的一大资源,抽调他可能与这有关。”钟石龙说:“我们事后分析,刘招华在这段招商引资过程中可能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1992年,刘招华的招商引资工作结束,但他没有按时回法院上班,托辞说县领导同意他不回法院上班,但有关领导否认了这个说法。
后来法院党组开会要开除刘招华但没有实行,刘招华这才于1994年把档案从法院转到了县人才中心。
事后发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刘招华就注册了公司。并以公司的名义走私了四辆皇冠轿车。这一行为直至1996年冰毒案发后才被警方查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招商引资活动时刘招华是否已产生制贩毒的念头,但招商引资过程中注册的公司正是后来的毒品工厂。
制毒背景神秘台湾合作者
对于刘招华最初制毒的资金来源,福安市公安局赛岐分局局长缪施健说:“听说他在服役时认识了一个台湾人,此人很有钱,出钱购买了设备。”刘招华的好友刘卫民也知道这个台湾人:“他(刘招华)刚到法院上班就花两三万元盖了房子,钱据说是台湾人给的。”后来他注册公司开工厂时,跟刘卫民说建厂房花了70万,“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好像也跟这个台湾人有关。”刘招华的岳父吴瑞廉的说法可能更接近真相:“他当时说要与一个台湾人合办工厂,这个台湾人到我们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我见过,当时看起来还是个中年人,大约40来岁,戴着眼镜。”福建省公安厅缉毒总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从目前看来,刘招华涉足毒品是从福建开始的,这与一些大的背景分不开。
“刘招华曾在平潭县屿头派出所待过,而平潭到台湾的直线距离是祖国大陆到台湾最近的一个地方,从事后大家了解到的他与台湾人的关系来看,应该说这对刘招华是有影响的。”该人士分析说,世界上最早的毒品市场主要是在东南亚一带形成的,而我国打击毒品犯罪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福建每年查获的与台湾之间的毒品交易案件是最多的。
1998年以来,福建省警方查获的台湾与福建之间的毒品交易有近80起,涉及台湾籍的毒品贩就有170多人,去年一年台湾警方也查获了十多起。
据11月24日国家公安部在北京公开发布的信息,刘招华涉嫌生产、贩卖的冰毒数量超过14吨,其中有12吨运到广州,被警方查获。这12吨冰毒相当于1999年全球其他国家缴获数的总和,如果卖到美国,市值55亿美元。
记者此前在福建福安、广西桂林等地进行调查,刘招华的人生故事渐次水落石出,以1994年为界,其轨迹由明暗两线相连。此前,他曾是一名法警,凭干练和人际关系博得各方好评;而此后,他涉嫌构建了规模惊人的冰毒制贩网络。蜕变后,其个人欲望的膨胀均可寻见丝丝脉脉的关联。
“出这样的事情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福安市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钟石龙叹息着说。因刘招华所为而受到震惊的显然不仅是他的这位老上级———警方提供资料显示,1996年刘招华制毒案发福安之后,他并没有离境而去,而是辗转广东、宁夏、广西等地,三年后爆出当时全球数量最大的冰毒案。
事发福州两同伙终于招供
“如果不是两个同伙落网,刘招华不知何时才会浮出水面。”12月11日,当年负责抓捕行动的福安警员许克度(化名)说。
1996年7月5日,刘的两名同伙陈文印、张明辉,在福州市工业展览中心门口落网。
“为抓获这两人,我们一夜没睡觉。”许克度回忆,抓捕经过周密策划。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当时尚未成立缉毒支队,六大队专司缉毒)负责这一行动。
当年6月,有线人举报,称陈、张二人要兜售毒品,六大队立即派出一名便衣与线人一起负责跟两人联络。
大约半个月的讨价还价后,二人同意将手中的冰毒以每公斤3.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5公斤,时间定在7月5日上午,地点就在工业展览中心附近的一个宾馆内。
当天上午,公安局的便衣和线人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与二人在宾馆内见面,并查验了他们带去的样品,快成交的时候,陈文印要求将交易地点由宾馆改为工业展览中心门口。“那里地形开阔,易于逃脱,而宾馆房间是很难逃脱的。”许克度分析说。随即,两名毒贩被警方制服。
但追查毒源时,办案者不能从两人口中得到有效线索。陈文印寻呼机上留台的电话号码,也都是在福建省立医院附近的公用电话。
两名毒贩当时坚称,供毒者是一个潘姓台湾商人,但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联系方式。“我当时就知道他们肯定在撒谎,但他们拒不交代。”许克度说。
直到1996年底,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陈文印、张明辉死刑。获知这一消息,二人才供出,刘招华是供货人。
初次脱逃小舅子被判藏毒
12月6日,福安市赛岐镇苏阳村赛江之畔,刘招华当年的制毒场地以一栋三层黄色琉璃瓦别墅为中心。
此地前临赛江,后面是一座小山,工厂离最近的村庄也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如此选址,显然即具隐蔽性,又可得水运之便。
“当时外面有高高的围墙,而且养了6、7条大狼狗,我们根本不敢走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同行的赛岐镇警察则介绍:“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面积足够搞一个冰毒制造厂了。
1997年1月9日,当福安警方冲进这个隐蔽的制毒点时,面对人货两空的场景,这里只剩下两大卡车的设备———两名同伙早在半年前落网,刘招华毒枭生涯中的初次脱逃有充裕的时间。
制毒点的暴露是由于刘的小舅子吴某被抓获,此前正是吴某将5公斤冰毒交到了陈文印、张明辉手中。陈、张二人交代,在刘招华贩毒、制毒过程中,吴某扮演窝藏毒品的角色。
经查,吴某是福建省立医院尖端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人员,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福州算得上是一个专家,主要大医院的医疗设备出现问题都会找他。”许克度说。
这与一年查证的陈文映呼机留台号码主要集中在省立医院一带也吻合。据陈、张二人交代,刘招华主要在福州东湖宾馆、华侨大厦落脚,这两个地方离省立医院不远。要是画出图来,三者呈三角图形,联系起来比较方便。
审讯中,吴某所述情况与陈、张二人一致,他们都去看过制毒现场,刘招华是用塑料袋将毒品送到了吴某的宿舍内。
警方口供所反映的另一个要点在于,此前行动中查获的5公斤冰毒被认为是刘招华的第一批产品。全部的生产量是15公斤,缴获之外的10公斤冰毒,在两同伙被抓后,刘招华指令吴某全部销毁。
“但到法庭上,跟律师见面后的吴某却翻供了,死活不认账,”许克度介绍,由于刘招华也没有抓到,最后因证据不足,法院判处吴某三年有期徒刑,缓期5年执行。
而陈文印、张明辉二人也因举报属实有功,死刑减为无期徒刑。
1997年2月,福州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制造贩卖毒品罪批捕刘招华,至今,他已在逃近8年。
钻研制毒登门请教西安教授
事实上,在抓获吴某之后,福州警方对刘招华制毒行为的确认,尚费了一番周折。
赛江边的窝点中发现了反应炉、压缩机、蒸馏设备设备,但问题在于:这些设备可以生产毒品,但何以见得它们一定是用来制毒?
刘招华的这个工厂对外宣称是制造洋葱晶,福安市赛岐镇本地的工商、公安部门去看过多次,没有看出破绽,赛岐镇前进街居委会的陈胜平书记告诉记者:“那时我有车,他还经常到我那里雇车拉洋葱进去,但没见生产出过洋葱晶。”但警方随即在那栋别墅里找到了大量票据、发票,其中有几张是从北京购买苯基丙酮的发票,购买量有好几吨,此外,还找到了介绍冰毒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的书籍。
此后,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一位工程师,根据苯基丙酮发票和现场设备照片出具了书面意见,认定刘招华确系生产冰毒。
另一个证据出现在1997年6月,西安警方当时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一退休教授的举报:有个福建人曾到他家里请教过甲基苯丙胺的结晶问题,说他们研制的甲基苯丙胺无法结晶,当时还带了一瓶液体过去。
教授一番点拨后,来人当场奉上5000元钱,事后又汇去5000元。
西安警方据此线索到福州调查,证实向教授请教的人就是刘招华。
一般制造冰毒使用麻黄素,但刘招华开始制毒之时,国家对麻黄素已控制很紧,而他制毒没有使用麻黄素。许克度介绍,当时全国查获的制造冰毒案件中,只有两人没有使用麻黄素,刘招华是其中之一。
相关事实是,在刘家里,有关化学书籍有一米多高。
移师广东全球最大冰毒案
福安事发后,刘招华再次进入警方视线,已是1999年。
当年7月28日,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立案查处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大的一个贩毒团伙———谭晓林跨境贩毒团伙,案件侦破中,警方同时查获了刘招华制造的当时全球最大数量冰毒案,由于两案之间的关联,被并称为“7·28”案件。
1999年11月,谭晓林指使团伙人员将一批海洛因运到广州白云机场一处停车场,并请广东贩毒分子陈炳锡帮忙联系买主,11月4日成交时被警方查破。
警方在缴获谭晓林团伙的119.2公斤海洛因时,意外发现附近另一仓库情况异常,打开一看,发现成箱冰毒,共重12吨。
事后调查显示,这批当年全球最大宗冰毒是在宁夏生产的,操纵者正是刘招华。
据广州警方掌握的证据,1996年福安败露后,刘招华跑到广东普宁,找到当地毒贩陈丙锡,刘提供制造冰毒技术,陈出资金,在普宁开办了第二家冰毒工厂。
生产冰毒污染严重,在普宁流沙镇生产了一个月后,冰毒工厂排出的废水毒死了鱼塘里的鱼,当地村民向上举报,刘招华害怕出事,将工厂迁到宁夏银川。
1998年10月,陈炳锡指使他的司机罗建光等5个广东普宁人前往广东普宁,将陈炳锡和刘招华购置的制造冰毒设备转移到宁夏银川市新城区沙渠口牧工商联合公司隶属的一个农药厂房内,交由刘招华组织安装并进行冰毒制造,这5人在刘招华的组织策划下,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进行冰毒制造,并由罗建光将制造好的冰毒从银川运回广州和普宁销售,从1999年1月到11月,共生产了14吨,其中有12吨运往广州被发现。
在随后的侦查中,公安机关了解到,宁夏这个制毒厂的设备已经被装上了7卡车,其中7车被移转到上海浦东,1车被拉到福建南平。
至2003年11月7日,刘招华的合作者陈炳锡被警方抓获,今年6月25日,毒枭谭晓华伏法,而刘招华仍然逍遥法外,1999年,公安部向全国范围发布了对他的通缉令。
潜身广西“李总”原是毒枭
2000年3月15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城关派出所的辖区居民档案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李森青的男子。他是从同县的龙水镇“农转非”而来,却不是土生土长的龙水镇人,镇上的居民根本不认识他。
今年11月24日,秘密被公安部的悬赏通缉令揭开。令全州当地许多官员尴尬的是,他们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亲热相呼几年的“李总”,正是大毒枭刘招华。
记者通过有关渠道获悉,刘招华获得全州合法身份经历一番周折:2000年,他通过两名中介从龙水镇同安村委获得盖章证明,证明刘招华等人是本村人,但户口登记中漏登了,然后到龙水派出所上户口,随后以农转非名义转入全州镇,入户城关派出所。
目前,一名中介已被警方抓获,但起关键作用的另一中介闻风而逃刘招华以“李森青”之名出现后,先是在桂林市郊购置了一套二手3层小别墅,2001年9月在桂林高新区创建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7人,刘任董事长。
自2001年起,刘在桂林市下辖的龙胜、临桂两县投资约千万元,种植濒危植物红豆杉。次年2月,成立桂林胜康天然生物研究所,实际未有任何动作,后因连续两年未年检被吊销。
和许多通缉嫌犯尽可能断绝与外界往来不同的是,刘招华频频与桂林方面的一些官员接触。在地方大兴招商引资的背景下,刘凭借手中的资本和游说能力,一度成为桂林一些县乡领导的座上宾。
2002年2月17日,临桂县政府批复同意森森公司对该县凤凰林场的整体租赁经营种植权。
根据这份协议,林场1600多公顷林地几乎全部租赁给森森公司,用于红豆杉种植和深加工,租赁期70年,租赁方承诺第一年完成工厂建设,投入1.3亿元,3年内完成总投资3亿元。
签订协议后,刘很快给临桂县财政送来600万元,用来安置林场职工、处理林场原有债务等方面。300亩苗圃基地也很快开建,种上了红豆杉苗。因天然红豆杉已濒临灭绝,而其中提取的紫砂醇对抗癌有奇效,因此人工种植前景被普遍看好。在这个背景下,临桂县方面对刘招华寄予厚望,不时前来探望。
“这是全区七十多家林场中最彻底和成功的一次改制,林场得到了大实惠。”留守职工高和平(化名)对记者说。
这次改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的赞同,但在批复中要求把70年租赁期降为国家规定的50年,同时提出“要规范森林公安的管理,原场内森林公安机构不得随林地租赁,应上收到所在县森林公安机构统一管理”。
高和平认为,自治区林业局的上述要求扭转了林场派出所“沦为刘招华私家保镖”的苗头。
而在批复下达前,凤凰林场林业派出所被明文要求“负责生产厂区、林区和乙方人员(森森公司)及财产的安全”,并“由乙方承担每年8万元的费用”。
文件下达后,林场派出所4名警员开始从县财政领工资,刘招华每年支付的8万元费用取消。
投资僻壤被疑伺机制毒
来临桂投资之前,刘招华已经和百余公里外的龙胜县领导有了接触,时间大约在2001年初。进入2002年,他开始在这个县的平等乡种植红豆杉。高和平透露,到目前为止,刘招华在那里约种植上千亩,投入300多万元。
2003年5月,刘招华来到离凤凰林场10公里远的两江镇白岩村,宣称准备投资8000多万元在这里兴建洋葱素加工项目,并与两江镇政府签订了落户办厂协议。新华网广西频道的一篇报道称,该龙头企业的启动,将带动两江在一两年内发展洋葱1万亩,使两江成为洋葱之乡,年创税达800万元以上。
事后证明,刘招华在桂林各县的投资并不成功一名在刘招华身边工作过2年的林业专家回忆说,刘在苗圃里栽种好红豆杉苗后,就不再打井施肥了。而林场是低矮丘陵,海拔低,干旱,光照强,打井灌溉和施肥必不可少。几次催他,他只说好,却没有动作。
至于临桂协议承诺的投入1.3个亿的工厂建设,就更是“纸上谈兵”。因为占用林场400亩林地建厂,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而“现在还在报批等待中”。
大约从2003年下半年起,刘招华基本停止继续投资。
两江镇政府满怀期望的洋葱素加工项目,也再无下文。“我们打电话催他早日进驻,他总推说没有资金,再往后,就发现他换了手机号码,而且是不断地换。”镇党政办一工作人员回忆说。
值得注意的是,刘招华曾要求两江镇整平拓宽一个山洞,说是用做冷库,要能开进汽车。如今,当地一些村民认为此举是刘再次伺机制造冰毒。而另一个投资地平等乡是龙胜最偏远的山乡,如果制毒隐蔽性也很好。
12月8日,记者从两江镇搭乘三轮摩的前往白岩村,找到了那个山洞。洞口原本只能一人匍匐爬进,现在已是豁然开朗,里面高约3层楼,面积有篮球场那么大。山洞离镇政府约4公里,但道路极其颠簸,一路走来,记者身上已蒙上厚厚一层尘土。
“他说开山洞是做冻库用,还有一半的工资没给呢。”村民听说“李总”逃跑,就来了气,“而且现在洞口大开,就像老虎的嘴张大了,村里人都感觉不吉祥,要赶紧封上才好。”再次脱逃桂林五口之家
漓江花园185号,是刘招华在桂林的落脚地。12月8日,记者现场发现房门和院门均已被警察贴上封条。这也是森森公司的注册地址。
在这里,刘招华与一位名叫周倩的女子以夫妻身份出入。同住者还有李华和周杰,据警方对外消息,他们分别是刘招华和周倩的表弟,周倩是福建建阳人,她如何和刘招华走到一起,目前尚不明了。
与刘招华有过交往的人,对他的印象不错,除了长相福气,他为人做事低调沉稳。刘操一口浓重的福建口音,虽然他的身份证是全州的,但他不避讳说自己是福建人。李华和周杰也是福建口音,只有周倩说一口普通话。
大约在2002年,周倩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这难免让人联想到,刘招华化名李森青,他的森森公司,还有他选择的逃生之地桂林,都带有“木”字。
但事实上,桂林给他的庇护在5年后终结,邻居最后一次见到刘招华是今年11月22日下午,他牵着儿子的手在花园大门旁走动,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周倩还留在家中。邻居说,第二天傍晚,她开车去幼儿园接儿子的时候,几名警察守候在她家门口。“周倩回来时远远看到,就不敢进家门,直接跑掉了。”刘家三楼阳台上,至今还晾晒着几件衣服未收,似乎印证了周倩的逃离并无准备。
第二天上午,公安部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刘招华悬赏20万元通缉(海南警方后追加10万)。但公布的照片还是刘的早期相貌,直到4天后的海南省公安厅通缉令,上面才出现了警方掌握的近照,上面刘招华脸部明显发胖,剪了平头,还戴着眼镜。
11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发布通缉令时,还未掌握周杰的照片。几天后,广东方面的通缉令才补上了这一缺陷。
种种迹象表明,当过兵、做过法警的刘招华,躲避警方追捕的能力非同一般。
许克度为刘招华的案子去与上海、广东、广西等地警方接触过,发现刘招华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张关系网,能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这些人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跑这么长时间的。”而且,刘招华的消息很灵通,上述几个地方的警方人士说,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刘招华就能察觉,并迅速将银行里的钱划走,很难冻结他的钱,也就很难摧毁他的经济基础。
生于贫困“自小善于利用人”
事实上,周倩并非刘招华结发之妻,他在福建原有妻儿。
12月7日,福安市赛岐镇前进街刘招华的家里,他的四姐刘月春泪水涟涟:“他从1995年就突然消失了,直到1996年公安去赛江边查他的窝点时,我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刘招华事发后,妻子吴云青已经皈依佛门,12岁的儿子则由四姐刘月春看养。在他出逃时,母亲也于1998年去世,是四姐借钱将老人安葬了。
生于1965年的刘招华家里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曾于1983年到1985年在福州武警边防支队服役,1989年到1994年在福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任法警。
刘招华12岁丧父,父亲生前是做豆腐的,父亲死后大哥继续父亲的生意,刘招华也就由大哥一手拉扯成人。
“聪明”,是亲友对儿时刘招华的一致评价,前进街居委会支部书记陈胜平是看着刘长大的:“他那时候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我们都觉得他只要继续上学一定能考上大学的,但由于他家里穷,高中还没有毕业就当兵去了,当时街道还是考虑到他家里的实际情况,优先让他参军了,这个孩子不能上学我们也感到可惜。”自小与他一起玩的刘卫平说,当时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刘招华平时不怎么看书,但他的学习成绩在几个伙伴中间总是最好的。
这位玩伴对刘招华的聪明还有另一种解读,他自小善于利用别人:“我们小孩子之间经常打架,可刘招华从来不出手,只是站在一边,说谁坏谁该打之类的话。”服役后,刘招华又在军队上了两年中专,学的是后勤管理有关专业,后来提为排级干部,协助后勤管理。
福安市法院原副院长钟石龙回忆,1989年刘招华退伍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法警,当时法院里还没有专门的法警队伍,只有刘招华一个专职法警,另外还有两个其他部门的人供随时抽调充当法警,其实当时的法警工作有很多,包括打扫卫生、挑水、做通讯员等等。
“但刘招华做事有条不紊,干净利索,工作表现积极,为人很好,团结同志,同志间的关系很融洽。”钟石龙说。
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也证实,由于工作积极,刘招华1989年底才到岗,1990年就被评为法院的先进工作者,1991年福安市隶属的宁德地区法院系统开展执行工作大会战,刘招华在大会战中立了三等功。
擅拉关系招商中积累人脉
由于刘招华在法院积极的表现,他当时得到了福安一位县领导的赏识,1992年被抽调到县委参加招商引资工作。
福安市人民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解释了事情的背景:“县委经常会从一些单位抽调人手参与某项具体工作,1992年前后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刘招华就被相中了。”一个普通法警如何能进入县委视野,钟石龙、雷阮玲也不清楚,但他们都认为刘招华在福安地区的人际关系非常广泛。
善于交际是刘招华的一大特点,他服役时曾在福州平潭县一边防派出所呆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就结交了一些人。民警许克度介绍,他最初的两个落网同伙陈文印、张明辉就是在这里结交的。
“刘招华在边防几年结交了大量的各色朋友,到法院工作以后成了他的一大资源,抽调他可能与这有关。”钟石龙说:“我们事后分析,刘招华在这段招商引资过程中可能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1992年,刘招华的招商引资工作结束,但他没有按时回法院上班,托辞说县领导同意他不回法院上班,但有关领导否认了这个说法。
后来法院党组开会要开除刘招华但没有实行,刘招华这才于1994年把档案从法院转到了县人才中心。
事后发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刘招华就注册了公司。并以公司的名义走私了四辆皇冠轿车。这一行为直至1996年冰毒案发后才被警方查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招商引资活动时刘招华是否已产生制贩毒的念头,但招商引资过程中注册的公司正是后来的毒品工厂。
制毒背景神秘台湾合作者
对于刘招华最初制毒的资金来源,福安市公安局赛岐分局局长缪施健说:“听说他在服役时认识了一个台湾人,此人很有钱,出钱购买了设备。”刘招华的好友刘卫民也知道这个台湾人:“他(刘招华)刚到法院上班就花两三万元盖了房子,钱据说是台湾人给的。”后来他注册公司开工厂时,跟刘卫民说建厂房花了70万,“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好像也跟这个台湾人有关。”刘招华的岳父吴瑞廉的说法可能更接近真相:“他当时说要与一个台湾人合办工厂,这个台湾人到我们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我见过,当时看起来还是个中年人,大约40来岁,戴着眼镜。”福建省公安厅缉毒总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从目前看来,刘招华涉足毒品是从福建开始的,这与一些大的背景分不开。
“刘招华曾在平潭县屿头派出所待过,而平潭到台湾的直线距离是祖国大陆到台湾最近的一个地方,从事后大家了解到的他与台湾人的关系来看,应该说这对刘招华是有影响的。”该人士分析说,世界上最早的毒品市场主要是在东南亚一带形成的,而我国打击毒品犯罪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福建每年查获的与台湾之间的毒品交易案件是最多的。
1998年以来,福建省警方查获的台湾与福建之间的毒品交易有近80起,涉及台湾籍的毒品贩就有170多人,去年一年台湾警方也查获了十多起。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