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尾中华鲟被放流长江
2004-04-16 09:19:07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张松青 程超
  大江东去,人欢鱼跃。15日上午,万尾中华鲟从湖北省荆州、宜昌放流长江,“2004年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拉开序幕。

  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是长江葛洲坝以下江段春季禁渔期。借此机会,中国农业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联合发起这次放流活动。中国政府期望,通过放流长江主要经济鱼类以及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胭脂鱼,增殖长江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恢复日趋衰退的长江渔业资源;配合长江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巩固和扩大禁渔的成效,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强公众保护资源与爱护环境的意识。

  中华鲟研究所负责人张向华介绍,这次放流活动共放流中华鲟20300尾、四大家鱼10000尾。两万余尾中华鲟由中华鲟研究所提供10000尾,个体长约26厘米左右;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提供10100尾,个体长约30厘米左右;其余200尾中华鲟体型则较大。

  据湖北省水产部门对长江中游江段和通江湖泊的抽样调查,长江目前有鱼类167种,白鳍豚、中华鲟、江豚、白鲟和胭脂鱼等为濒危物种。其中,中华鲟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4亿年,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也是长江最古老的珍稀鱼种。每年夏秋之际,成群结队的中华鲟由长江口外的浅海域洄游到长江产卵繁殖。它们世世代代在长江上游繁殖,在大海里生长,养成了执着的回归、寻根的习性,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葛洲坝建坝后,将世代在长江上游繁殖的野生中华鲟洄游路径拦在宜昌以下江段,对野生中华鲟的繁殖产卵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为解决中华鲟繁殖难题,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对中华鲟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1983年,该所牵头首次在葛洲坝下游人工繁殖中华鲟成功。张向华说,从1984年开始,他们坚持每年向长江放流中华鲟。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