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毛主席,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2003-09-09 10:49:2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中国法院网编辑部
2003年4月的一天,我们怀着一种朝拜的心情来到了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的西柏坡。其时的西柏坡,已是草长莺飞,杏花初绽。在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个白墙黑瓦的小院里,黄土平实,青砖墁地,杏花满树。这里,远离了硝烟,远离了尘嚣,心灵得到净化,狂野的灵魂渐渐安静下来。那些到这里来的人,都一脸肃穆,轻声言语,仿佛伟人的英魂还在这里徘徊。
在这里,我见到了在电影里那把熟悉的藤椅,但已是那么残破和不起眼。在这把藤椅上,毛泽东谈古论今,调兵遣将,指挥若定。在这里,毛泽东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这里,中国革命的战略重点由农村开始转向城市,这里是革命胜利前夜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毛泽东的书桌上,有一本用玻璃罩罩住的日历,时间显示是1949年3月23日。时间在此停滞,镜头再度摇回,这个日子随着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启程前往北京而永远地定格在这里。让人久久怀想。
“五四”期间,身处湘江橘子洲头的毛泽东,书生意气,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八七会议”后,他发动秋收起义,井冈山上,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1930年到1933年,他又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先后四次粉碎国民党的大规模军事“围剿”。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年零两天时间里,他率领八万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率领红军横跨11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完成了长征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为革命保存了火种和力量。长征的队伍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永远载入史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牵掣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这期间,他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为抗战胜利点亮了明灯。
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他又转战陕北,东渡黄河,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规模的人民解放战争,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描绘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图画。
1949年3月23日,在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动身前往北京前,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历史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人们仍没有将他遗忘。生前人们对他顶礼膜拜,身后他也从不寂寞。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而他却是一个从没摸过枪的人。“不知刀枪剑戟,胸有雄兵百万”;他与文化旗手鲁迅先生从未谋面,却与他心意相通,惺惺相惜;正因为拥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博大的胸怀,他才能写出《沁园春·雪》这样气势磅礴的绚丽篇章;他在半个世纪前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和“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直到依然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准则。
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横幅依旧鲜红醒目,一排排条凳摆放整齐。当年,参加会议的同志已掩饰不住胜利在望的喜悦,认为苦日子终于到头了。这时,毛泽东敏锐意识到了党内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苗头,他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点证明到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在这里,我见到了在电影里那把熟悉的藤椅,但已是那么残破和不起眼。在这把藤椅上,毛泽东谈古论今,调兵遣将,指挥若定。在这里,毛泽东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这里,中国革命的战略重点由农村开始转向城市,这里是革命胜利前夜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毛泽东的书桌上,有一本用玻璃罩罩住的日历,时间显示是1949年3月23日。时间在此停滞,镜头再度摇回,这个日子随着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启程前往北京而永远地定格在这里。让人久久怀想。
“五四”期间,身处湘江橘子洲头的毛泽东,书生意气,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八七会议”后,他发动秋收起义,井冈山上,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1930年到1933年,他又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先后四次粉碎国民党的大规模军事“围剿”。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年零两天时间里,他率领八万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率领红军横跨11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完成了长征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为革命保存了火种和力量。长征的队伍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永远载入史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牵掣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这期间,他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为抗战胜利点亮了明灯。
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他又转战陕北,东渡黄河,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规模的人民解放战争,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描绘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图画。
1949年3月23日,在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动身前往北京前,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历史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人们仍没有将他遗忘。生前人们对他顶礼膜拜,身后他也从不寂寞。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而他却是一个从没摸过枪的人。“不知刀枪剑戟,胸有雄兵百万”;他与文化旗手鲁迅先生从未谋面,却与他心意相通,惺惺相惜;正因为拥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博大的胸怀,他才能写出《沁园春·雪》这样气势磅礴的绚丽篇章;他在半个世纪前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和“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直到依然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准则。
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横幅依旧鲜红醒目,一排排条凳摆放整齐。当年,参加会议的同志已掩饰不住胜利在望的喜悦,认为苦日子终于到头了。这时,毛泽东敏锐意识到了党内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苗头,他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点证明到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