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样看中国
2003-08-18 16:33:36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石泽毅
中国是日本外交的两大重点之一,同时也是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发生的任何大事,日本人都会通过一切方式了解
日本人十分重视中国人对他们的看法
8月10日,翻开《朝日新闻》,在头版和第3版中,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访华的有关内容几乎占了整个版面。再看看当天其他的日本报纸,几乎也都是如此。实际上,记者在日本常驻3年,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想要不看到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都难。日本新闻媒体对中国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报道不仅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如8月10日的《朝日新闻》就对8日《环球时报》头版有关小泉首相的报道大加评论。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这是一个很难定性的问题。记者学日语10年,与日本人打交道14年,至今仍不敢妄下评论。实际上,对这个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有关这个问题的报道很多,但就问题本身来说,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不过,无论怎样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日本人十分重视中国。
可以说,中国发生的任何大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日本人都会通过一切方式了解。无论是历史上的中国、近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中国”一词在日本始终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仅在日文Google中关于“中国”的辞目就多达298万条;比较而言,同样十分关注日本的中国,中文Google中有关“日本”的辞目却只有179万条。
中国是日本外交的两大重点之一(另一个是美国),同时也是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既是邻国,又都是亚洲大国,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政治、经济上既合作互利,又有分歧摩擦,在文化、生活习惯上既相互影响,又各有不同。
在世界上像中日两国这样关系既密切又疏远,既友好又在很多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的国家大概绝无仅有。这一切,都使日本人更加需要了解中国,更加重视中国。
一般日本人都很喜欢中国历史和文化
2000多年来,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的日本,无论是文字、思想还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从各个方面都能找到中国的影子。很多从北京来日本的朋友下了飞机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感觉像到了中国南方。”由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文化素养较高而又眷恋传统文化的日本人大都对中国有一种敬佩和自然而然的亲近感。
一般的日本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很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菜也很流行,中国餐馆的数量仅在东京就占餐饮业总数的40%以上,中国的食品和调味品等在超级市场更为普遍。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功夫也很受欢迎,电影《少林足球》曾在日本引起轰动,DVD销售量长期高居榜首。《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等中国的历史文学书相当受欢迎,在大学第二外语中,中文是最受欢迎的。为普通大众开办的电视或广播的中文会话教室,观众或听众都非常多。目前在日本,中文教育仅次于英文。
这种感情还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在日本中小学的教科书中,都有中国古典文学。记者高中在日本留学时,因为能用中文背诵课本里的“汉诗”,被同班日本学生视为偶像,着实得意了一阵子。其实那只不过是任何一个中国学生都能背诵的普通唐诗。
近一段时间,在东京有两件和中国有关的事情,一是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重播中日合拍的反映中国人民抚养日本“残留孤儿”的电视剧《大地之子》,另一个是日本最著名的音乐剧剧团———四季剧团在东京再次上演原创音乐剧《李香兰》。这两部作品在日本都曾引起强烈反响,应观众要求再次上映。
在大多数日本人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以德报怨的做法让他们感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抚养敌国子女的高尚行为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此外,日本战败投降后从中国撤回了30多万军民。中国政府既往不咎宽大为怀的态度,使成千上万的参战官兵得以不受法律惩处而重返家园,尽管这为日本对侵华战争的历史认识问题埋下了后患。
日本民间对中国友好并乐于帮助中国留学生的人也非常多。客观一点讲,如果没有许多对中国、中国人抱有亲近感的热心日本人的帮助,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恐怕要比《我们的留学生活》艰辛不知多少倍。
日本主要流传的是“中国经济威胁论”
近年来,中国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分量日渐突出,许多日本人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分惊讶,同时对中国也变得敬重起来。东京秋叶原电器街的货架上物美价廉的电器用品几乎全部都是“MADEINCHINA”。在日本人眼中,中国已不再是贫穷的代名词了。
然而,事情总有正反两方面。日本在对中国表示敬意的同时,报章上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时出现。冠以“中国是霸权,还是崩溃”、“军国主义的中国”以及“膨胀的中国,被吞没的日本”等耸人听闻的标题的文章随处可见。一些敌视中国的文人政客不时挑动对中国的不信任情绪,干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除了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或“政治威胁”论外,日本流传的“中国威胁论”主要还是“经济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是伴随担心日本产业空洞化而流传的。少数日本右翼分子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大量低价格产品进入日本,日本一些企业在“价格攻势”下受到很大损害,典型的事例是中国大葱等农产品进入日本。还有人说,一些企业关闭了在日本国内的工厂,扩大了对华投资,“致使日本产业基础崩溃”。一段时期以来,诸如日本将被中国“吞没”等词语天天出现在报章上。有一些人强调日本的经济停滞,也有人不切实际地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
日本媒体也起到了误导作用
中国和日本相互亲近而又陌生,相互敬佩而又不无疑虑。1972年,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推动下,这两个近现代在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中激烈拼杀的国家握手言和:结束战争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但30年风风雨雨的交往背后,在总体上“良好的”双边关系中,日本至今仍有挥之不去的“中国威胁论”的阴影。
这几年在日本还出现了中国“军事威胁论”,其依据是所谓的中国“不断增加军费”。一些日本媒体的报道,也起到了误导作用。例如,只说中国军费每年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却从来不说明中国的军费是多少,与日本相比究竟如何。人口比日本多10倍、面积多26倍,其军费还不及日本一半的中国,为什么日本不是威胁,反而是中国威胁日本呢?
中国有些人对日本情况的了解也不能说很客观。当代日本的形象在一些中国人的心目中扭曲了,有人把某些右翼的行为当成是多数日本国民的行为。这说明,两国都需要在各个层面上深化交流,增强互信。
日本人十分重视中国人对他们的看法
8月10日,翻开《朝日新闻》,在头版和第3版中,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访华的有关内容几乎占了整个版面。再看看当天其他的日本报纸,几乎也都是如此。实际上,记者在日本常驻3年,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想要不看到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都难。日本新闻媒体对中国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报道不仅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如8月10日的《朝日新闻》就对8日《环球时报》头版有关小泉首相的报道大加评论。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这是一个很难定性的问题。记者学日语10年,与日本人打交道14年,至今仍不敢妄下评论。实际上,对这个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有关这个问题的报道很多,但就问题本身来说,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不过,无论怎样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日本人十分重视中国。
可以说,中国发生的任何大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日本人都会通过一切方式了解。无论是历史上的中国、近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中国”一词在日本始终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仅在日文Google中关于“中国”的辞目就多达298万条;比较而言,同样十分关注日本的中国,中文Google中有关“日本”的辞目却只有179万条。
中国是日本外交的两大重点之一(另一个是美国),同时也是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既是邻国,又都是亚洲大国,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政治、经济上既合作互利,又有分歧摩擦,在文化、生活习惯上既相互影响,又各有不同。
在世界上像中日两国这样关系既密切又疏远,既友好又在很多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的国家大概绝无仅有。这一切,都使日本人更加需要了解中国,更加重视中国。
一般日本人都很喜欢中国历史和文化
2000多年来,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的日本,无论是文字、思想还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从各个方面都能找到中国的影子。很多从北京来日本的朋友下了飞机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感觉像到了中国南方。”由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文化素养较高而又眷恋传统文化的日本人大都对中国有一种敬佩和自然而然的亲近感。
一般的日本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很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菜也很流行,中国餐馆的数量仅在东京就占餐饮业总数的40%以上,中国的食品和调味品等在超级市场更为普遍。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功夫也很受欢迎,电影《少林足球》曾在日本引起轰动,DVD销售量长期高居榜首。《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等中国的历史文学书相当受欢迎,在大学第二外语中,中文是最受欢迎的。为普通大众开办的电视或广播的中文会话教室,观众或听众都非常多。目前在日本,中文教育仅次于英文。
这种感情还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在日本中小学的教科书中,都有中国古典文学。记者高中在日本留学时,因为能用中文背诵课本里的“汉诗”,被同班日本学生视为偶像,着实得意了一阵子。其实那只不过是任何一个中国学生都能背诵的普通唐诗。
近一段时间,在东京有两件和中国有关的事情,一是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重播中日合拍的反映中国人民抚养日本“残留孤儿”的电视剧《大地之子》,另一个是日本最著名的音乐剧剧团———四季剧团在东京再次上演原创音乐剧《李香兰》。这两部作品在日本都曾引起强烈反响,应观众要求再次上映。
在大多数日本人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以德报怨的做法让他们感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抚养敌国子女的高尚行为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此外,日本战败投降后从中国撤回了30多万军民。中国政府既往不咎宽大为怀的态度,使成千上万的参战官兵得以不受法律惩处而重返家园,尽管这为日本对侵华战争的历史认识问题埋下了后患。
日本民间对中国友好并乐于帮助中国留学生的人也非常多。客观一点讲,如果没有许多对中国、中国人抱有亲近感的热心日本人的帮助,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恐怕要比《我们的留学生活》艰辛不知多少倍。
日本主要流传的是“中国经济威胁论”
近年来,中国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分量日渐突出,许多日本人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分惊讶,同时对中国也变得敬重起来。东京秋叶原电器街的货架上物美价廉的电器用品几乎全部都是“MADEINCHINA”。在日本人眼中,中国已不再是贫穷的代名词了。
然而,事情总有正反两方面。日本在对中国表示敬意的同时,报章上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时出现。冠以“中国是霸权,还是崩溃”、“军国主义的中国”以及“膨胀的中国,被吞没的日本”等耸人听闻的标题的文章随处可见。一些敌视中国的文人政客不时挑动对中国的不信任情绪,干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除了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或“政治威胁”论外,日本流传的“中国威胁论”主要还是“经济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是伴随担心日本产业空洞化而流传的。少数日本右翼分子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大量低价格产品进入日本,日本一些企业在“价格攻势”下受到很大损害,典型的事例是中国大葱等农产品进入日本。还有人说,一些企业关闭了在日本国内的工厂,扩大了对华投资,“致使日本产业基础崩溃”。一段时期以来,诸如日本将被中国“吞没”等词语天天出现在报章上。有一些人强调日本的经济停滞,也有人不切实际地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
日本媒体也起到了误导作用
中国和日本相互亲近而又陌生,相互敬佩而又不无疑虑。1972年,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推动下,这两个近现代在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中激烈拼杀的国家握手言和:结束战争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但30年风风雨雨的交往背后,在总体上“良好的”双边关系中,日本至今仍有挥之不去的“中国威胁论”的阴影。
这几年在日本还出现了中国“军事威胁论”,其依据是所谓的中国“不断增加军费”。一些日本媒体的报道,也起到了误导作用。例如,只说中国军费每年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却从来不说明中国的军费是多少,与日本相比究竟如何。人口比日本多10倍、面积多26倍,其军费还不及日本一半的中国,为什么日本不是威胁,反而是中国威胁日本呢?
中国有些人对日本情况的了解也不能说很客观。当代日本的形象在一些中国人的心目中扭曲了,有人把某些右翼的行为当成是多数日本国民的行为。这说明,两国都需要在各个层面上深化交流,增强互信。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