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守护百姓舌尖的一滋一味
2017-07-04 20:08:35 | 来源:中国警察网 | 作者:陈聪 李松 毛伟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全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大事。
正在进行的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延续了“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主题,坚持德法并举,动员社会各方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从大数据促进智慧监管到新业态监管制度创新,从线上线下联动科普到完善全程追溯体系,各地食品安全治理成果亮点频出,活动现场食安知识科普氛围浓厚。
食安共治:提高“食商”,从菜鸟到达人
以“动员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口号,2017年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在食品安全宣传周中正式启动。活动现场,一个“食安科普小幸运”的游戏把气氛炒热,一群学生通过掷骰子完成对应的食安科普挑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李海锋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表示,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负起主体责任,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公众提高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
据了解,食安科普大赛已于6月初面向全国开启“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竞赛”有奖线上答题,题库中包括米面、粮油、冷冻食品、食品安全知识等十多种类别的数百道题目,采取通关模式为参赛者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截至目前,已有约6万人次参与答题。
在场的科普志愿者向记者展示了“食安菜鸟赛”的线上答题活动,参赛者可通过正确回答“儿童是否不宜喝咖啡”“牛奶和可乐一起喝会导致结石”等选择题、判断题,在线上闯关晋级。
参赛者汪佳裕表示,经过这个比赛,我自己从食安菜鸟变成达人,也慢慢改变着周围同学的生活氛围和学习状态。当我们走出校门,回到家庭中,将这种关注食品安全的态度和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家人,最终逐渐影响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价值观。
线上美食:“互联网+食品”加装“安全锁”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我国网售食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线上美食背后,一些线下“黑作坊”“黑窝点”也随之出现,套证、借证、假证等证照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增加市场监管难度,几成老百姓“舌尖上的焦虑”。
食药监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陈谞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介绍说,目前网售食品安全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二是虚假信息多,由于交易的虚拟性,使监管更加困难;三是证照缺失,甚至无证经营,在线上更具有隐蔽性。
针对以上问题,食药监总局等相关部门正在为网售食品加装“安全锁”,不断创新网售食品安全监管举措,完善监管制度体系。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出台,“神秘买家”抽检制度被业界引入,该制度通过抽样人员以顾客身份买样,记录抽样样品名称、类别、数量、收货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并留存相关票据。陈谞指出,“神秘买家”抽检制度有效挤压了商家造假空间,有助于提高监管抽查震慑作用,倒逼企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是网售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突破。
按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原则,食药监管部门正在与相关第三方平台加强合作,不断将监管端口前移。其中,网络餐饮外卖平台“饿了么”已升级商户认证体系,通过线上资质审核、线下实地考察、委托第三方机构巡检等方式,严把商户准入关口。“仅2016年,因合规问题未批准上线的商户就有24万多家,占申请总数近30%。”“饿了么”CEO张旭豪在会上介绍。
多措并举:各地舌尖安全治理亮点频出
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举办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展中,各地展馆的现场活动吸引了不少观展群众的注意。
在福建馆安溪展区内,工作人员正现场演示安溪铁观音的冲泡流程。“质量安全是安溪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安溪县县长刘林霜告诉记者,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安溪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致力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每一泡安溪铁观音历经10道传统工序,20多小时匠心制作,确保老百姓喝上放心茶、安全茶、健康茶、品位茶。
浙江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现场演示了宁波以大数据筛查“黑窝点”“黑作坊”的方法。据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元刚介绍,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手浙江商安公司开发智能化网络订餐监控系统,可以以平均1秒筛查4家商铺的速度发现外卖商铺存在的证照不一致、超范围经营、疑似“黑窝点”等八大问题。
以科普促共治,是甘肃食安治理的一大亮点。甘肃省食品药品稽查局主任科员牛清煜介绍,甘肃省实施城乡居民饮食用药安全科学素质工程,建立多渠道、专业化、立体化的科普体系,着力打通食药科普“最后一公里”。全省在城乡建立430个食药科普宣传站,1343个乡镇(街道)食药监管所将科普宣传列入日常重点工作。此外,甘肃省市两级食药检测机构建立科普展览馆(室),建成食药科普基地20余个。
正在进行的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延续了“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主题,坚持德法并举,动员社会各方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从大数据促进智慧监管到新业态监管制度创新,从线上线下联动科普到完善全程追溯体系,各地食品安全治理成果亮点频出,活动现场食安知识科普氛围浓厚。
食安共治:提高“食商”,从菜鸟到达人
以“动员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口号,2017年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在食品安全宣传周中正式启动。活动现场,一个“食安科普小幸运”的游戏把气氛炒热,一群学生通过掷骰子完成对应的食安科普挑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李海锋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表示,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负起主体责任,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公众提高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
据了解,食安科普大赛已于6月初面向全国开启“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竞赛”有奖线上答题,题库中包括米面、粮油、冷冻食品、食品安全知识等十多种类别的数百道题目,采取通关模式为参赛者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截至目前,已有约6万人次参与答题。
在场的科普志愿者向记者展示了“食安菜鸟赛”的线上答题活动,参赛者可通过正确回答“儿童是否不宜喝咖啡”“牛奶和可乐一起喝会导致结石”等选择题、判断题,在线上闯关晋级。
参赛者汪佳裕表示,经过这个比赛,我自己从食安菜鸟变成达人,也慢慢改变着周围同学的生活氛围和学习状态。当我们走出校门,回到家庭中,将这种关注食品安全的态度和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家人,最终逐渐影响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价值观。
线上美食:“互联网+食品”加装“安全锁”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我国网售食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线上美食背后,一些线下“黑作坊”“黑窝点”也随之出现,套证、借证、假证等证照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增加市场监管难度,几成老百姓“舌尖上的焦虑”。
食药监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陈谞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介绍说,目前网售食品安全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二是虚假信息多,由于交易的虚拟性,使监管更加困难;三是证照缺失,甚至无证经营,在线上更具有隐蔽性。
针对以上问题,食药监总局等相关部门正在为网售食品加装“安全锁”,不断创新网售食品安全监管举措,完善监管制度体系。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出台,“神秘买家”抽检制度被业界引入,该制度通过抽样人员以顾客身份买样,记录抽样样品名称、类别、数量、收货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并留存相关票据。陈谞指出,“神秘买家”抽检制度有效挤压了商家造假空间,有助于提高监管抽查震慑作用,倒逼企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是网售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突破。
按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原则,食药监管部门正在与相关第三方平台加强合作,不断将监管端口前移。其中,网络餐饮外卖平台“饿了么”已升级商户认证体系,通过线上资质审核、线下实地考察、委托第三方机构巡检等方式,严把商户准入关口。“仅2016年,因合规问题未批准上线的商户就有24万多家,占申请总数近30%。”“饿了么”CEO张旭豪在会上介绍。
多措并举:各地舌尖安全治理亮点频出
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举办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展中,各地展馆的现场活动吸引了不少观展群众的注意。
在福建馆安溪展区内,工作人员正现场演示安溪铁观音的冲泡流程。“质量安全是安溪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安溪县县长刘林霜告诉记者,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安溪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致力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每一泡安溪铁观音历经10道传统工序,20多小时匠心制作,确保老百姓喝上放心茶、安全茶、健康茶、品位茶。
浙江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现场演示了宁波以大数据筛查“黑窝点”“黑作坊”的方法。据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元刚介绍,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手浙江商安公司开发智能化网络订餐监控系统,可以以平均1秒筛查4家商铺的速度发现外卖商铺存在的证照不一致、超范围经营、疑似“黑窝点”等八大问题。
以科普促共治,是甘肃食安治理的一大亮点。甘肃省食品药品稽查局主任科员牛清煜介绍,甘肃省实施城乡居民饮食用药安全科学素质工程,建立多渠道、专业化、立体化的科普体系,着力打通食药科普“最后一公里”。全省在城乡建立430个食药科普宣传站,1343个乡镇(街道)食药监管所将科普宣传列入日常重点工作。此外,甘肃省市两级食药检测机构建立科普展览馆(室),建成食药科普基地20余个。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