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助推审判质效提升
——北京东城法院收结案数创历史新高
2016-03-09 08:33:11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四版 | 作者:孙莹
  自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新收案件数量大幅增长。2015年,东城法院受理各类案件30019件,同比增长22.6%;审结案件28651件,同比增长25.5%,收结案数均创历史新高。

  信息化服务 便捷群众诉讼

  走进东城法院,信息化服务无处不在。法院门口是24小时诉讼服务便民亭,具备案件信息自助查询等实用功能。通过律师安检认证设备,来法院的律师可经由绿色通道快速进入法院。该院是北京市最先实现律师自助登记的法院。立案大厅里,电子滚动屏、触摸屏、多功能服务屏等设施一应俱全,当事人可随时获取立案登记制相关规定、“一站式”登记立案流程、常见诉讼文书格式等,在导诉法官的帮助下,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立案,当日立案率达88%。同时,该院还提供网上预约立案服务,2015年立案审查670件。该院在东城区政府门户网站“数字东城”网上创设“诉讼须知”栏目,制作动漫宣传片“东东教你打官司”,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立案流程、起诉材料制作方式、立案需注意的事项等内容,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知晓如何打官司,实现“让信息勤跑腿,让当事人更方便”的工作目标。

  信息化管理 提升审判质效

  在审判工作中,东城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审判工作提速保质的目标。依托审判管理系统,该院构建了四级审判管理体系,即院长和审委会宏观管理、审判管理办公室专职管理、业务庭具体管理和法官自我管理。审委会职能被重新定位,从研究个案向宏观指导全局转变。审管办加强动态数据发布、客观规律总结和审判态势分析,为党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各业务庭落实庭长办案制度,完善监督指导,督促法官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司法能力。面对前所未有的收案形势,该院开展分步有序的数据测算评估工作,按月细化结案指标,责任到庭到人,实现均衡结案,保障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同时建立积案台账,动态更新清积数据,圆满完成了清积工作任务。

  该院认真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要求,出台了《合议庭工作规则》《院、庭长监督指导审理案件规定》《过问案件卷宗留痕的工作办法》等制度,具体列明院、庭长的权力清单,放权给法官,防止“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发生,为法官公正、高效结案营造良好环境。2015年,该院结案率达到88.7%,审判质效综合考核指标在北京市各基层法院中排名第一。

  信息化方式 推进司法公开

  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东城法院深入推进裁判文书、审判流程与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构建阳光司法。2015年,该院公开文书13648篇,上网率达100%。在审判过程中,通过抽查数据录入、监控数据平台等方式,强化对重要流程节点的监督管理,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留痕。要求法官向当事人告知流程信息,当事人也可通过审判信息网等司法公开平台获取相关信息,确保其知情权。在执行过程中,该院实现了收结案登记电子数据化,建立了强制执行措施台账表,保证执行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司法公开,让申请人理解执行工作,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威慑,去年以来,该院与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经济法眼”等栏目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制作播出执行公开类节目24期。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8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利用淘宝网进行网络拍卖94件次,将整个拍卖流程公开化、透明化、阳光化,杜绝暗箱操作和人为控制,兼顾执行效率与司法公正。

  同时,该院加大对重点工作、热点案件的公开力度。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50家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法院之一,该院率先在社区电脑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将选任条件、选任程序、选任结果以及陪审员深度参审举措、案例等通过媒体、网络全部公开。并对房祖名容留他人吸毒案、郭美美开设赌场案等一批社会热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微博等平台开展庭审直播、法官访谈,彰显了司法的公开和公正。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