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病去如抽丝
2014-05-20 10:42:0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陈亮
  天公不作美,今年的春天额外磨人,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晴雨交加,让人在添减衣裳中首施两端。然而即便我应对得尚可,最终也没能逃过病魔的袭击。

  这次感冒特别久,从2月份开始,估计会持续到下半年。打针、吃药、运动,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却不料情况不见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现在已是整夜的咳嗽。古人有咳嗽惊退梁上君子的雅事,既然如此,我想我家是不会被小偷光顾了。倒是去医院次数多了,医生也拿我没了办法,只教我慢慢休养,说总会好的。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古人诚不我欺也!

  人的身体有病,总是难好。古人论及疾病,亦喜欢用一个“熬”字,可见一斑。那么当人的精神状态出了病况,则如何呢?窃以为,也是难好,估摸着需要另一个“熬”字。最简单的便是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受“铁饭碗”一词的影响,见过一些同行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在国家的薪金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一种惰性,很难根除。社会上对这类风气非常愤慨,言必称快刀斩乱麻。其实不然,当前的中国正是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需要的最重要因素是平稳,是对现有时局的保持,而不是标新立异和大刀阔斧。因此,对个别国家工作人员的惰性的防、治,应依据现状以制度改善为主,通过严密的考核将其惰性慢慢“熬”去。

  上述的惰性其实是人的一种坏习惯,最根本的当然是防范于未然。具体的做法亦有古训:防微杜渐。这帖“药”不仅仅对惰性有奇效,对人的其他坏习惯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谓药中甘草,行中防杜。然而对已经产生了的坏习惯,则必须循序渐进地消除。明朝的兰陵笑笑生有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除坚冰不是一锄头的买卖,而需要长久的、锲而不舍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真取得对坏习惯作战的最终胜利。所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正是这样么?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如今流行的成功学。各式相关书籍充斥于市,兜售着无数个成功模板,看罢总让人心血澎湃,恨不能立马复制,闪电成功。对此,有很多人清醒地指出,世间本没有成功模板,广告得多了,也就让人信以为真。确实,成功的取得和消除坏习惯不都一样么?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需要毅力和恒心,同样需要循序渐进。成功的根本在于积累,而不是爆发。假如下次再有人向你兜售迅速成功的方法,请拨打110——因为这种人不是传销分子就是职业骗子。

  当然,历史的发展会造就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的成长也会遇到特殊的境况。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温和的药已经难以实现祛病救人的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猛药。譬如,满清灭亡后,中国动乱不休,各式军阀、资本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各施其力,意图火中取栗,在新时代来临前捞一桶金。逢其乱世,中国思想界也是一片混乱,众说纷纭。此时,留学东洋的周树人适时而动,弃医从文,以其犀利的笔触为国人的思想下了一剂猛药。周树人的这剂药来得恰到好处。因为国人经历了近300年的满清文化阉割与思想洗脑,奴才思想深入骨髓;同时又饱受西洋文化冲击,无法有效地去粗取精,化为己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重病需猛药,当时的国人思想处于最低潮最紊乱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等待循序渐进地治疗,而需要一针见血的刺激与改变。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战国时代。商鞅变法这剂猛药让秦国改头换面,迅速兵强马壮,最终一统六国。虽然主角商鞅死于非命,但其行影响千年。而在明末,王朝已积重难返,重疴难治,而当政者则派系林立,对改革争议不休,最终也只是稍微意思下聊以自欺;之前的张居正改革也半路夭折,结果自然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治病救人需要的是温药慢疗,关键时刻则需要的是猛药,对温药和猛药的运用时机必须分辨清楚。现今,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若干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需要下猛药。这些人对一切均保持着无限批判的态度,用他们无尽的愤慨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网络上对其有很贴切的标示——“美分”。想当年,一句“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成了千古笑谈,不想现今这种思想改头换面后,又卷土重来。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指日可待的时候,有人说我们应该破而后立,应该彻底改革,将国家现有的成就全盘否定,这能让人接受么?对于这种人,其实很容易看穿:喧哗取众是其主要意图,标新立异是其炒作手段,现实受挫是其根本原因,崇洋媚外是其外现因素,思想偏激是其内在动力。居安思危本是好的,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危言耸听的行为总令人异常反感。比如:唐朝诸多文人不体边民苦楚,不思国家大政,总是宣扬征战使民苦,创作了大量诗篇。他们有着文学造诣上的“小聪明”,却没有纵观全局的“大智慧”。设想——其实不用设想,历史已经证明:失去了小勃律,大食东侵肆无忌惮,吐蕃也可集中全力至青海—大非川—松潘—剑南一线;失去了石堡城,吐蕃士兵在河西走廊甚至关中乃至长安城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仅个人身体疾病是如此,国家和民族的疾病其实亦是如此。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演了无数王朝兴衰更替,更有智者总结了华夏民族的兴衰轮回,总是在最兴盛的时候突然大厦崩塌——秦汉如此,盛唐也如此。而其恢复却异常缓慢,往往需要数个王朝、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努力,同样的——秦汉如此,盛唐也如此。从这个大角度来看,诸如商鞅变法、鲁迅匕文乃至邓小平改革开放其实也只是温药——历史背景下的温药同时又是时代背景下的猛药。而当逢今日,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历史上第三次极盛的机遇,这是甲申国难以来华夏民族数百年的血泪换来的美好局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投入其中,尽心维护好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呢?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发愤图强,形成合力,将民族数千年来的陋习进一步根除,而将其优秀传统进一步发扬,让我们成为国家稳定快速发展的一帖最具疗效的温药吧!

  我深信:我的感冒会好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会到来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