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应用 深化服务 促进共享
国家司法审判信息系统工程通过评审
2010-11-29 08:58:0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宗 边
编者按
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了部分省市法院审判管理系统应用座谈会。最高法院将于年底前实现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等五个地区法院案件信息实时传输和共享。历经8年的努力,全国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涵盖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各级法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审判管理、执行管理、信访管理、司法为民和政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审判工作的融合,为方便当事人诉讼,为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为缓解审判压力提供有效地支持。本报从今天起分六期推出部分法院的建设成果,以飨读者。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国家申报的人民法院电子政务项目——国家司法审判信息系统工程(简称“天平工程”)通过了专家评审。以此为契机,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在“十二五”期间,从推进应用、深化服务、促进共享等几个方面入手,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化应用力度,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应用,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增强司法能力、加强法院管理、拓宽群众参与、扩大信息公开、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等方面的作用,为创新和加强审判质量管理提供科技保障。
2002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山东召开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全面展开。多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科技强院”工作方针,按照“需求主导、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从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出发,积极筹措资金,在技术人员少、建设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真抓实干,有力开拓了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全国法院一级网全部开通,90%以上中级法院开通了二级网,约60%基层法院开通了三级网,部分地区已经将网络和应用延伸到人民法庭,实现了专线通信、视频提讯、庭审直播、案件信息传输等功能。
在审判管理方面,通过对立案、排期、分案、审理、结案、统计、归档等各个环节的程序性信息管理,实现审限管理和流程监控。在数字庭审方面,综合利用网络、数据库、音视频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庭审音视频录制和网络直播,实现庭审快速记录,实现证据实时展示,实现质证留痕,实现远程质证和证人保护。在远程审判方面,各级法院积极探索远程音视频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采用远程开庭的方式,原本需要多方当事人到同一指定法庭接受庭审的模式,被多方当事人在不同地理位置,同时参加庭审的司法便民新举措所代替。在执行管理方面,最高法院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执行协作、组织协调、督察督办、规范执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了解到被执行人在全国法院的欠债及履行情况,使社会公众在社会交往和交易活动中对被执行人会作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在社会监督方面,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各种具体措施,实现主动公开、全面公开、深度公开。有的法院选择群众关注案件网上视频直播,使接受监督呈现良性互动。
在司法为民方面,各级法院进一步创新和强化司法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有的法院开通立案热线,当事人可以通过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咨询与立案有关事宜,有的法院还可以远程立案;有的法院实现巡回审理,并利用巡回审判车内的技术装备记录庭审过程;有的法院开设网络或电话案件查询,方便当事人查询案件进展、开庭笔录、执行进度等内容。有的法院开展了电子诉讼档案查询,方便律师和当事人查询档案;有的法院与信用中心或银行合作,将诉讼信用融到社会信用体系中;有的法院向社会开通了12368司法信息公益服务系统。
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了部分省市法院审判管理系统应用座谈会。最高法院将于年底前实现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等五个地区法院案件信息实时传输和共享。历经8年的努力,全国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涵盖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各级法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审判管理、执行管理、信访管理、司法为民和政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审判工作的融合,为方便当事人诉讼,为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为缓解审判压力提供有效地支持。本报从今天起分六期推出部分法院的建设成果,以飨读者。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国家申报的人民法院电子政务项目——国家司法审判信息系统工程(简称“天平工程”)通过了专家评审。以此为契机,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在“十二五”期间,从推进应用、深化服务、促进共享等几个方面入手,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化应用力度,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应用,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增强司法能力、加强法院管理、拓宽群众参与、扩大信息公开、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等方面的作用,为创新和加强审判质量管理提供科技保障。
2002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山东召开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全面展开。多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科技强院”工作方针,按照“需求主导、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从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出发,积极筹措资金,在技术人员少、建设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真抓实干,有力开拓了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全国法院一级网全部开通,90%以上中级法院开通了二级网,约60%基层法院开通了三级网,部分地区已经将网络和应用延伸到人民法庭,实现了专线通信、视频提讯、庭审直播、案件信息传输等功能。
在审判管理方面,通过对立案、排期、分案、审理、结案、统计、归档等各个环节的程序性信息管理,实现审限管理和流程监控。在数字庭审方面,综合利用网络、数据库、音视频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庭审音视频录制和网络直播,实现庭审快速记录,实现证据实时展示,实现质证留痕,实现远程质证和证人保护。在远程审判方面,各级法院积极探索远程音视频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采用远程开庭的方式,原本需要多方当事人到同一指定法庭接受庭审的模式,被多方当事人在不同地理位置,同时参加庭审的司法便民新举措所代替。在执行管理方面,最高法院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执行协作、组织协调、督察督办、规范执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了解到被执行人在全国法院的欠债及履行情况,使社会公众在社会交往和交易活动中对被执行人会作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在社会监督方面,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各种具体措施,实现主动公开、全面公开、深度公开。有的法院选择群众关注案件网上视频直播,使接受监督呈现良性互动。
在司法为民方面,各级法院进一步创新和强化司法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有的法院开通立案热线,当事人可以通过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咨询与立案有关事宜,有的法院还可以远程立案;有的法院实现巡回审理,并利用巡回审判车内的技术装备记录庭审过程;有的法院开设网络或电话案件查询,方便当事人查询案件进展、开庭笔录、执行进度等内容。有的法院开展了电子诉讼档案查询,方便律师和当事人查询档案;有的法院与信用中心或银行合作,将诉讼信用融到社会信用体系中;有的法院向社会开通了12368司法信息公益服务系统。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